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無牛駛馬

發布日期:
作者: 根本。
點閱率:794
字型大小:

從前,農村家家戶戶養牛耕田,也養騾、養馬馱貨;小牛哺育斷乳之後,即進行穿鼻繫繩,隨時準備「教犁」訓練耕田犁地的工夫;而馬與牛生來同樣吃草,扮演的角色卻大不相同,通常是馬背兩側加裝馱架,載運貨物或搭乘人員,行走在蜿蜒的田間小路,聞名中外的「駌鴦馬」即是實例!

所謂「願做牛,唔驚無犁拖!」自古以來,耕田就是牛隻的職責,牛幫炎黃子孫拖犁耕種,從晨曦初露到黃昏夕照,讓五穀豐登,孕育華夏民族。而我們的老祖先,也把牛隻當成農家重要的一員。

事實上,牛與人類關係密切,雖常被罵為「大笨牛」,但牛和人一樣懷胎十月所生,凡是養過牛的人都知道,其聰明與智慧並不亞於人類,最大的差異在於不能用言語表達思想而已。因為,一頭經過「教犁」的牛,只要掛上牛軛拉犁,走到田邊盡頭,都曉得掉頭回走,一趟來、一趟去,即使累了「氣喘如牛」,走不動了「牛步化」,農人揚鞭抽打,也不會使出「牛脾氣」,默默縱橫阡陌之間。

小時候家裡務農,父親常吆喝著牛隻耕田,我們一群小蘿蔔頭則跟在後面幫忙播種。當時,村子裡十之八九皆以牛耕田,只有極少數人家「以馬代牛」,用套環加在馬的脖子上,繫上繩索拉犁耕田,然馬的腳步快,若再「快馬加鞭」,耕田速度確實比牛快得多。因而幼小的心靈裡,一直搞不懂為什麼人們不以馬耕田?經請教長輩獲得的答案是:牛是耕田的,馬是馱貨的,本質特性不同,倘若沒有牛耕田,而以馬替代,那是「無牛駛馬」,退而求其次,不得已的做法!

最近職務異動,很多朋友向我恭喜、道賀,其實,出報是無分日夜、沒有假日,十足焚膏繼晷的工作,且每天成效得面對數萬隻眼睛的檢驗,錯一個字將面對排山倒海的指責,更現實的是擔子倍蓰加重、所得反而縮水,何喜之有?何況,衡量自己的學歷和能力,實是無法勝任,但礙於職系職等嚴苛限制,造成人力斷層,出現「山中無老虎」的窘況,才輪到我這個半路出身的「老猴」撐場面,或許,這正是「無牛駛馬」的寫照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