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傳奇
一番擲地有聲的「LP」發言,讓外交部長陳唐山成了近來的發燒話題人物,搶盡朝野政治人物風采,連向來「語出驚人」的秀蓮姐也只能暫時一邊兒涼快去。新加坡「欺善怕惡」,身負外交重任的陳部長有感於台灣在國際間持續遭到打壓及種種不公平對待,一肚子鳥氣憋不住了,逮住了接見「台灣外館正名運動聯盟」成員的機會批星,用「鼻屎」嘲諷尚意猶未盡,連形容男性生殖器官的俚俗字眼也一併用上,如此「快人快語」不讓扁呂二人專美於前,勁爆用語經媒體大肆報導,「LP」威名不脛而走。
陳部長捍衛台灣尊嚴不忘推廣俚俗台語教學,著實用心良苦。只是在台語中用來形容拍馬屁時所借用的男人的「那話兒」,取其音結合英文縮寫的形式,不知怎麼地就冒出了「LP」一詞,心直口快的陳部長禁不起這一時失言的餘波盪漾,面對立委的窮追猛打,只能擺出教育部長的姿態,請大家不妨將之視為一種新「造字」運動。
其實,部長說的也不無道理。當對某人或某事很不滿,想把那些個粗鄙或不雅的字眼用上一用發洩一番又恐不妥,動動腦筋替它們造個「分身」方便大家使用,豈非功德一件?君不見「LP」一問世,官員立委引用得多麼自然,既可罵到對手的痛處,又兼顧到旁人的「耳朵清潔」,更為台語之美保留了「想像空間」多好!
「LP」的「好處」不僅於此,它同時激發了國人學習英文的「創意」。宋楚瑜說「LP」是「爛總統」(Lousy President),到了謝長廷口中,「LP」成了「小王子」(Little Prince),這意味著什麼?政治人物如此「用心」為「LP」作解讀,無非是想強調創意與聯想力是學好英文不可或缺的元素嘛!
總之,「『斯斯』有兩種,『LP』卻不止。」一波又一波的腦力激盪下,究竟還會有多少「LP世說新語」產生,不妨拭目以待。只是在這之前,大家也得多加強一種「LP」,那就是「聽力練習」(Listening Practice),免得新解一出,有聽沒有懂,那就遜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