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與雕的故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言鼎。
點閱率:697
在國人心目中,一想到吳郭魚,腦海裡第一浮現的印象是:繁殖力超強,含有土腥味,有夠「最」,有夠「俗」,是一般人公認的廉價魚品代名詞。
至於台灣雕,何方神聖?雕者,鳥也,為天上飛的珍禽,金庸筆下的「射雕英雄傳」,更是膾炙人口,迷倒眾生;再冠上目前最本土、最叫座、最火紅的「台灣」兩字,產品以此命名,真是讓人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不想大飽口福,也難!
其實,吳郭魚就是台灣雕,台灣雕就是吳郭魚。真箇是: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有不同。
話說幾年前,吳郭魚是從國外引進來的「舶來品」,由於超級韌命,農漁民一經養殖,沒有多久,頓時滿河、滿湖、滿溪活蹦亂跳,大豐收的結果,市場充斥,「魚」賤傷農,莫此為甚!就連一些環保專家也跳出來說話,認為吳郭魚大量繁殖,會壓縮本土魚類生長空間,造成魚類生態破壞,一時之間成為人人喊打「對象」。
不過,台灣農漁民也不是省油的燈,為了不讓血汗付之東流水,像吳郭魚一樣韌命的埋首研發、改良品質,去土腥味,更是天才的把地上游的,命名為天上飛的,於是,吳郭魚落地生根,必也正名乎,搖身一變為「台灣雕」,如今,不僅在國內餐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從外來的蛻化為本土的,更炫奇的,從本土的轉為外銷,現正以「國寶魚」之尊行銷世界各國,代表台灣走出去,大大打開知名度,也為活絡農漁林經濟立下典範,為我國創造大把大把「外匯」。
從吳郭魚醜小鴨變天鵝,這一魚與雕的故事中,期待也能為地區的農漁業經營捎來一點啟示,那就是如何塑造一鄉鎮一特產的真正特色,而且把它行銷出去,庶幾,才能稱得上我們的農漁業已上「軌道」,找到了真正活水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