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這島的模樣
「破壞是為了建設。」這是一個矛盾的邏輯,卻也是發生在這島上的現實。那天本報第三版報導馬山至官澳路段木麻黃樹根部因水溝施工遭破壞,一、二百株樹木最遲一兩年內將會死去,而這處典型的「綠色隧道」恐將因此成為歷史名詞!
報導中提到地區目前尚稱完整的木麻黃行道樹僅剩四處,其中「瓊林─金城」與「救國團─林厝」二處,一為我平日往返金城與山外經常通行的路段,一為假日外出拍照會行走的路線,對於道路兩旁木麻黃的保存狀況總會關心一番;而「中蘭─金剛寺」一段也因為偶爾造訪太武山會選擇性繞經該處,也還不算陌生;唯獨「馬山─官澳」段總因稍嫌偏遠,返金多年來幾未曾前往一探,一年多前接觸賞鳥,為了解何處鳥況佳或較適合觀賞,開始循著賞鳥地圖全島走透透,這才發現原來在木麻黃日漸凋零的這座島上,還有一處保存得這麼好的「綠色隧道」,當時未隨身攜帶相機,沒能拍下這條林蔭道路的悠閒之美,於是提醒自己得找個時間再來紀錄這日益珍貴的美景。
後來因故未再造訪,心裡總想著幾十年來這些樹不是一直都在那兒嗎?等過一陣子抽空再拍應也無妨。日子久了,一直都還未赴這「綠色隧道之約」,如今得知這些象徵「金門精神」的樹木遭逢這樣的厄運,我不禁懊惱著自己的不夠積極,更感嘆這島上許多熟悉的景物正在如此快速的消失中。
有些事情常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我想用影像紀錄這島嶼的人事物算是其一吧?在數位相機普及化的今天,相信地區的好「攝」之徒應不在少數,善用它寫生活日記也不妨紀錄這島上令你感動的一切。我們不知道這塊土地的面貌會以多快的速度改變著,但儘可能用影像記憶她的樣子,或能讓不久的將來少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