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
一直認為已經步入夏天的溫熱季候,畢竟難抵接踵而來的這一場綿綿的雨季,應該是梅雨吧,聽說將持續一週之久。
原本準備妥當,迎接盛夏的心境一下子又混沌了起來。散盡了北部原有的悶熱氣候,細雨微涼的濕濡,擾亂了時序漸循的步履,才想起正值菖蒲、艾草、雄黃的夏令端午呢。
同時著手進行著數件急迫待完成的設計案件,對我而言這是時有的慣例;必須切割思緒,游移於不同境遇的方寸,進行構思,搶在同樣時限裡進行流程。
漸凍患者陳宏老師的勇者無懼之毅力,繼前一本著作《頑石與飛鳥》的出版尚未屆滿一年,此時我正為他的新著《我見過一棵大樹》進行美編作業。人的無窮潛力在一眨眼的瞬間就展現無遺,就算排除掉對於生命逐漸消失知覺的恐懼,有多少人可以直面這般困窘、殘酷的生命習題,猶以樂觀、悲天憫人的胸懷自視自許……。「……他的身體被冷凍、被禁錮,但他的思想飛翔、靈魂自由……」(李家同教授語)
進入最後階段並與編輯部門正堅持不下意見的是:音樂神童莫札特的設計案例。
全球掀起的莫札特誕生二百五十年熱潮方興,在此之前,我已經接手過三件關於莫札特的相關出版品之設計。即便是對於神童跨越二百多年的不衰巨擘,我們卻正為著他音樂版圖之外,一些殘留的書信手稿的出版品之包裝設計各持己見,爭執不下的並非他的音樂創作之豐偉、不是關於他異於常人的天賦資稟、也無關於他作品傳流的多面性與經典傳頌;事實上,我們正審慎、嚴謹的揣測著出版品面對消費市場時,標題色彩足不足以吸引讀者?印刷時增加的特別色會不會讓書更具販賣的優勢?深色系與淺色系何者才是這股熱潮裡較具賣相的決定?如果神童有知,他會持著哪方意見呢?
落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似乎不曾間斷過,意外發現妻子從苗栗鄉間移植的九重葛樹藤上,一對白頭翁不知何時已經結結實實的築了座巢,不到一人高度的藤縫裡,母鳥大剌剌的就孵起了蛋。透過落地玻璃,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綿綿雨絲中,母鳥沈靜的身影。(這年頭,鳥類竟然謙卑如此,就連都市裡毫不隱密的藤蔓裡、毫不在乎的高度之間,這麼心安理得的就築巢孵育?)趁著母鳥離巢覓食的空檔,我在巢的上方塞了一片厚紙板,多少可以抵擋陣雨的直擊,不想才一回頭,那一對白頭翁唧唧咂咂兇猛的就迎面撲來。
不經意浮現關於家鄉梅雨季的那些深刻印象。梅雨來時,那時節,昏昏沈沈的灰黃天色,浸染了整個記憶。我愛蹲坐在大廳門口的簷下,仰望門前的那棟雙落大宅,我們稱為「下間」,是叔公輩三房合蓋的大厝,有著典型的閩南建築的優美脊背弧線,仰天昂揚的燕尾,透露著閩南建築的獨特風姿。八二三戰役,西廂後房被砲彈擊中,堂三叔一家三口魂歸瓦礫中,西向的燕尾自此殘缺,遺留下一道孤傷的印記。
冗長的雨季,田事無法耕植,老爸便趁著空閒,在下間前廳綁起高粱稈掃帚,那些結實硬挺的高粱稈,被父親的巧手編紮成一把把整齊有型的掃帚。左鄰右舍聚集一堂閒聊開講,聆聽唱機裡,傳來陳三求取功名後,得意京城,卻徒留苦守寒舍的五娘,哀怨期盼、情切切意綿綿……琵琶鑼鼓、淒歌哀調,前院後井綿綿黏膩的梅雨未歇,空氣中灰沉黃懨懨的濕濡,我們恆久不變的閩南鄉情……。
案頭,佔據另一端的是帶著鄉訊的一些案件,女詩人歐陽柏燕的詩文與影像作品輯的編製、以及關於后豐港的民俗采風專案。這些不具有商業色彩,可以盡心、放手、用情去經營的設計品。通常我選擇在夜裡,摒除掉任何可能的外來干擾,平心靜性的觀賞、品讀內容元素,然後思考整體設計的風貌。歐陽說:東西放心交給你,除了文字與畫作檔案之外我不給任何意見,讓你去串聯圖與文字之間的結合。
如同創作的樂趣,我享受著設計衍生的些許快意。
雨仍持續著,想到必須排除一些繁雜的工作,淨空出些許心思,努力的撰寫每週一則的夜話專欄,算是給自己的一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