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政客的鴉片
標舉著「誠實面對、勇敢承擔」主題的民進黨全代會,聽不到對阿扁執政無能、弊案連天的檢討與反省聲音,看到的是讓台灣人民錯愕、痛心的,為貪腐背書及為爭權奪利而部署與角力的權力重組荒謬劇。會中通過了「廉政條例」、「擴大黨政合議」、「派系解散」等議題,同時完成了該黨中執委、中常委改選,並由黨務系統主導連署發表「讓改革力量啟動」聯合聲明,達成確立「貪腐體制」、「鞏固A錢中心」的歷史使命,「圓滿」閉幕。
「權力」二字,要如何定義?根據遠流出版公司七十九年版「辭源」的解釋,「權力」就是權勢和威力;也作「權柄」解,左傳:「既有利權、又執民柄,將何懼焉」;又可解作「權勢」,莊子徐無鬼:「錢財不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夸者悲」。文化圖書公司版的「辭彙」,則將「權力」解釋為「有操縱指揮效用的威權勢力」。歸納言之,「權力」可解釋為「以運用權勢來操縱指揮可以運用的所有資源」。而「權力」又因不同層次與範圍,區分為:國家權力、政治權力、領導權力、硬權力、軟權力………等;今天不作「說文解字」,論及「權力」,指的是「政治權力」這一部分。
封建時代,統治者的權力來自神授;民主時代,領導者權力來自人民;不論神授或人民所賦予,權力的誘人處及權力競逐,本質上並無二致。從這個角度去看,台灣找不到有遠見的「政治家」;像樣的「政治人物」也屈指可數;但是,要為「政客列傳」,絕對一籮筐裝不完。拜現代科技之賜,下面這一段劇情,當初製播的那家電視台,肯定還存檔備查。話說一九九八年底,甫當選高雄市長的謝長廷,某日,接受一家電視台蔡姓主持人的專訪,提到一九九六年與彭明敏搭檔參選正、副總統落選的心情,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大意是:競選期間,國安局派有隨扈十餘人,出有專車,搭機免安檢直抵停機坪等等;落選後,隨扈全無,某次欲搭機南下,登機手續同一般旅客,讓其深感落寞。話語中,充滿「有權位」和「無權位」天差地別之感慨!這也就是政客們汲汲於權位、名利之心態。
所以,曾為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民進黨主席、高雄市市長,並官至行政院長的人,在民進黨於去年底「三合一」選舉敗選後,成為阿扁的代罪羔羊,黯然下台,憤憤不平,聲稱「要走自己的路」,一再強調「台北市不必等我」的謝長廷,在民進黨貪腐形象達到高點的時刻,卻以「為了民進黨的團結」,「挺身承擔」投身台北市長選戰。這樣靠向備受爭議的阿扁,繼續「鞏固領導中心」,說穿了,就是享受權力上了癮的政客,要讓他戒這個癮頭,還真難。否則,以卸任閣揆之尊,再投身地方首長選舉,連他都自己都自我解嘲的說是「大俗賣」,中華民國的官,不就在這些政客的自貶身價中,搞得品級紊亂嗎?
有論者形容現在的民進黨被阿扁綁架,已然成為貪腐的命運共同體。事實上,民進黨這樣的困局,像極了當年遭「白曉燕命案」主嫌陳進興性侵害後,強押為人質的那位無辜的小姐,她在陳進興被捕後脫離虎口,檢察官卻認為她在做為人質的一個多月期間,未趁機脫逃或舉發兇嫌,而認定她有罪;殊不知在窮兇極惡的歹徒威脅恐嚇之下,一個弱女子是否能有那種智慧和勇氣?民進黨今天的困境就是如此,只不過那位小姐是為保命,但是,民進黨的這批政客卻是為了「權力」,不得不懦弱地承受,隨著阿扁永不認錯的「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一起陪葬。
民進黨全代會「誠實面對、勇敢承擔」的會議主軸,聽起來似曾相識,翻開國民黨的歷史,當年不也有什麼「鞏固領導中心,承擔歷史使命」之類的口號,只要目標定於一尊,則全會就變成了一言堂。今天的民進黨儼然已走進了「鞏固領導中心」的死胡同,不講是非、沒有對錯,具有自省能力者如林濁水、李文忠、郭正亮、段宜康等幾隻「烏鴉」,現在也變成了高呼「保扁救台」的「喜鵲」,所以,民進黨這些政客的「誠實面對」,面對的是「權力」的誘惑與分享;「勇敢承擔」,承擔的是阿扁政府的貪腐及政治道德的沉淪。要言之,民進黨人為了「權力」,大家沆瀣一氣、「泛爛」與共,因為,「權力」就是政客的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