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燈火微明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700

海拔1000公尺的大屯山,溫度維持在22度上下,就這個炎熱的季節來說,登山頂就像置身人間淨地,有一些些超塵脫俗的氣味,彷彿已經遠遠超越了都市的喧囂繁華。站在制高點上,俯望大台北盆地昏黃中的暮色,突來的厚重雲層湧來,使得期盼中的落日餘暉若隱若現,少了輝煌壯闊的那股氣勢。

畢竟台北城有的是暮色裡的燈火燦爛,千萬盞閃爍繽紛的燈火,像繁星璀璨而浪漫。這是我們生活的城市,登上山巔才能清楚眺望的美麗都市。山下繁瑣雜事太多,擺脫不完的話題與紛爭,生活永無寧靜之時日,所以,老天爺賞賜台北人一座清爽舒暢的陽明山,可以就近尋求短暫的解脫,吐吶呼吸一些清淨的氣息。

微涼冷沁的山風拂面而來,在盛夏竟有一些異樣的感受,不太確定的舒適感。山下,正籠照在無可解脫的燠熱酷暑之陷泥裡。我想我喜歡這樣的角度,俯瞰整座城市的面貌,在閃爍的燈火與讓人忍不住輕輕打顫的夏日涼沁之間。又如同每回出外旅行時,飛機降落在不同的城市之新奇體受;鳥瞰一座新識的城國,是初次見面的第一個印象,持久鮮明而記憶久遠。

由昏黃遲暮幻化成五彩絢麗的城市夜色,都是光之饗宴。如果把生命歷程比擬成燃燒中的燭火,經歷過的光陰歲月,就如同蠟炬成灰,生命中僅存的後段歲月就愈顯珍貴而精彩了。老而彌堅的大智慧,豐富的歷練可能孕育出精萃繁華的無限可能,在燭火燃滅之前照出風華萬千。

同時正著手進行著與音樂有關的一些設計案件。這個週末,在台北中山堂舉行的《簪纓戀戀浯水情》音樂演奏會的節目單設計。來自家鄉的年輕學子們正傾心專注的撥弄琴弦,為即將登台的演奏會而努力。每回遇見團長王金國老師,總感受到他認真執著的熱情,盡心奉獻於樂團的推展,並且適時的為樂團爭取到發聲的場合。原本認為遙遠而難以親近的國樂,似乎在家鄉已經覓尋到適切的發聲點。富饒傳統風情的島嶼上,迴旋著經由傳統樂器彈奏出的美麗音符,貼切而且扣人心弦。已經退休多年的王老師,在閒暇之餘,為家鄉的藝術領域耕耘出一片繁華,為我們沈默的家鄉,挑撥著引人豎耳的弦音不輟。

前一陣子,因為設計弦先生的詩集而結識的一位奇人(引用詩人顏艾琳用語),逍遙遊藝術文化公司的阿鍾先生,他的奇特之處在於不按理出牌,卻因此總有出人意外的驚奇之舉。弦的朗誦CD是他十年前就已經集資錄製的成品,事隔十年,他主動提供母帶成就了出版界一樁美事,也為退隱江湖的詩人劃下完美的句點。

這次,他神秘兮兮的邀我替他手上的一份稱之為「寶藏」的音樂作品設計包裝。他的名言:好聲音是天籟,可遇而不可求。就像「琴緣一生」的露絲.史蘭倩絲卡(Ruth Slenczynska)一一當今美國碩果僅存的國寶級鋼琴家大師,她以年踰八十之高齡登台,猶能以高超優雅的琴藝,完整彈奏包含李斯特、蕭邦、柴可夫斯基的長篇鋼琴協奏曲。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演奏會,不須藉助一頁曲譜,全憑她七十多年來的鋼琴彈奏經驗,一氣呵成。史蘭倩絲卡女士八歲時於紐約公開演奏,被紐約時報稱之為「一場驚心動魄的經歷!」、「繼莫札特之後,最耀眼的琴鍵天才。」此後七十年間,她巡迴全世界,超過三千場的鋼琴演奏表演,佳評如潮,倫敦鏡報也封她為「當今最優秀的女鋼琴家之一」。

阿鍾兄最得意的是,史蘭倩絲卡女士三十幾歲時,出版「琴緣一生」傳記之後,便不曾再出版過任何作品專輯。而來自台灣的阿鍾先生由一位忠貞的樂迷,一路追尋,經過六年的努力,終獲得大師首肯,授權出版了第一張CD專輯作品。並接受邀請於2005年來台舉辦了八十大壽音樂會,曾引起一陣風潮,讓老美跌破眼鏡。貴為國寶級的音樂大師,不屑於世界演藝殿堂的美國演藝出版界,卻獨鍾情於沒沒無聞的一位台灣小出版社的老闆,讓他全權出版自傳、音樂CD,甚至於策劃明年在美的音樂演奏會,確是奇譚。甚至引來葛 萊美獎主辦單位主動來函,邀請阿鍾兄引薦史蘭倩絲卡女士的作品參加年度盛會。阿鍾兄頗為得意,他說:李安奮鬥十年才獲得奧斯卡的榮耀,如果我們的產品能獲得葛萊美獎的青睞,我一定登台用台語致詞,讓他們對台灣另眼相看。

我想音樂家有她自己的定見吧,終其ㄧ生沈浸於音符的世界裡,外在的這些煩瑣雜事並沒有影響她對演奏的興致。老人家開了美國人一個大玩笑,也許是她童心未泯,也許她有獨特的卓越眼光也說不定。

入夜的天色,蒼穹一片靜默,唯眼前的都市之夜色越見繁燦輝煌,遠天乍現的稀疏星子則顯得黯淡無光。想起遠方的家鄉,此刻是否也星斗微明,寧靜如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