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力耕福田必有收穫─從事金門華僑口述歷史的啟示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500
字型大小:

民國九十五年(西元2006年)七月十三日至二十日,金門縣口述歷史訪問團一行八人,在縣府秘書董群廉、金門文藝主編陳延宗的指引下,赴馬來西亞的吧生雪蘭莪、馬六甲、柔佛州等三處金門會館,找金門華僑鄉賢做口述歷史。這是金門縣長李炷烽為了今(九十五)年十二月中旬,將假馬來西亞吧生舉辦的世界金門日,所配合舉行的一項文化活動,富有歷史性、傳承性、宣教性的一項很有價值的措施。縣長「要金門人走出去,讓世界認識金門。」口述歷史工作,不但可以保留世界金門華僑,在異鄉奮鬥有成的感人故事,將來也可作為學術研究及金門華僑誌編纂的重要史料,一舉數得。

十三日,我們原訂由金門飛台北,因為碰上碧利斯颱風,遠航停飛,只好補位改搭立榮赴台中,再乘車返台北,真是勞神費力又破財,但為了遂成任務、達成目標,也只好權變因應、堅持做法。十四日清晨五時驅車赴中正機場,搭七點四十分的馬航飛馬來西亞,歷經四小時餘,抵達首都吉隆坡。承蒙僑委會駐馬簡任秘書薛台君、秘書吳憶苓的熱情接機,並率領我們做禮遇通關,讓我們減少許多大排長龍的麻煩,給我們莫大的方便,甚表感激。

馬來西亞由兩板塊組成,一塊形似台灣地圖,包含有雪蘭莪、馬六甲、柔佛州與檳榔嶼等十一個州;東隔著南海的另一個離島,形似烈嶼,是由婆羅州及沙勞越兩區所組成。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臨新加坡、西隔馬六甲海峽、與蘇門達臘相望。馬來西亞原為英國殖民地,面積三十三萬平方公里,約超過台灣的十倍,人口兩千五百多萬人多台灣一點,可謂地大人稀。民國四十六年(西元1957年)八月,獲得正式獨立,華僑人數佔馬來人數的百分之四十強,我們金門華僑鄉親約十萬多人散居各地,皆有舉足輕重的非凡成就,馬來西亞之有今日,實在是華僑的貢獻,而有致之。他們不但貢獻家鄉,也貢獻當地,居功厥偉。

馬來西亞傑出華僑靈魂人物之一,楊忠禮宗長(湖尾人),去年世界金門日返鄉,曾經捐款給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台幣兩千萬、捐湖尾整修祖廟一百萬、捐湖峰獎學金二十萬,筆者以宗叔為榮、楊氏宗親以他為榮、金門人以他為榮,馬來西亞的華僑也以他為榮。根據峇株巴轄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副會長張來吉(沙美人)說:「楊忠禮拿督正向馬政府提案投資馬幣八十億,相當台幣九百億,擬興建『子彈火車』從北部吉隆坡到南部新加坡交界新山,大家都寄以厚望、拭目以待、樂見其成,希望他再為華僑爭光,為馬來西亞作更偉大的貢獻。

十五日下午二時,我們在吧生雪蘭莪金門會館秘書許晉福的安排下,到達該會館,深受會館主席王豪傑(尚義人)、副主席呂清便(東村人)、黃清河(西園人)、李昭合(官澳人)、常委顧問陳禮教(碧山人)等華僑鄉賢十餘人的熱烈歡迎接待。隨著舉行歡迎座談會,首先相互介紹與會人員,王主席致歡迎辭,筆者代表訪問團致感謝辭,並代表李縣長致贈各會館紀念品,包括金門文學叢書三套(三十冊)、金門經典一本、瓷畫一幅、狗年紀念酒兩瓶。董秘書也在會中說明訪談的需求,部分鄉親也提出幾點有關土地登記的問題,王主席特別介紹咸以「女將軍」傳頌的傅晴曦(俗名傅彩兒)之姪子傅順進(後浦人),表示他帶了些嬸母的書籍與資料要送給口述歷史訪問團。傅晴曦居士係鄉賢傅錫琪的第三女兒,曾是蔣宋美齡的重要隨扈,甚蒙國家重用,被譽為「女將軍」。軍職退伍後,聘任馬來西亞華文菩提中學校長,長達二十年,期間不忘以佛教思想「慈悲為本、平等為用」為訓導目標,教育學生。一九七六年,傅居士自校長榮退,仍退而不休,從誨人的教育工作到推拓人性心靈的教化,積極向社會大眾推動「佛法大眾化」,不斷往「宏揚佛法,利樂有情」這條道路邁進,出版了<認清佛教真面目>、<慈悲光走真善路>等四本佛理專書。他的處世理念:「力耕福田必有收穫」,正是今日華僑鄉賢奮鬥有成的具體見證。

今日馬來西亞華僑鄉親的成就都是由於力耕福田──刻苦耐勞、冒險犯難、努力奮鬥、克勤克儉而累積收穫致富的,根據柔佛州新加蘭的華僑鄉賢李福南(復國墩人)表示,新加蘭有「小山外」之稱,住的幾乎全是山外陳氏宗親,一百多年前陳春期湖小退休老師的祖父陳候勝鄉賢就來此拓荒,他的兩位親兄弟一家族,就住在這美麗的新加蘭村。他說,「新加蘭」是土語「蠻荒之地」的意思,表示金門先賢剛到這尚未開發之地,上山開墾或下河捕魚時,處處都充滿危機,河裡多的是鱷魚潛伏、樹上採椰又常遇猛獸侵襲,性命危在旦夕。華僑鄉親的家信常這樣寫:「今年還可以寄錢,明年生死尚未知。」可見華僑先賢奮鬥的艱苦與風險,真是環境險惡、朝不保夕啊!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陳成龍博士,也是從這裡作販魚生意發展,而成為今日的大企業家。

教育為人類啟發知識的動力,馬來西亞金僑鄉親不忘華文教育,皆自資籌辦華文學校,曾任華文小學校長退休的張來吉校長說,他曾經在一次慶祝教師節的大會上,向全體學生家長與老師致詞表示,今後的趨勢是全球化、國際化,弟子要有競爭力就要靠教育,他說,十年前馬來西亞的父母告訴自己的子女說:「孩子們,你們要好好的讀書、好好的吃飯,不要像中國、印度的孩子沒有書讀、沒有飯吃。」現在,馬來西亞的父母告訴他們的子女:「孩子們,你們要好好的讀書、好好的吃飯,不要被中國、印度的孩子給淘汰了。」如今我們也可以告訴我們的孩子:「孩子們,你們要好好的讀書、好好的吃飯,不要被世界新趨勢的挑戰給淘汰了。」他呼籲父母教師要重視教育,唯有良好的教育,孩子才有優勢的競爭力,才不會在這個國際化、現代化、競爭激烈的社會被世人淘汰了。

十六日至十九日,金門華僑口述歷史採訪團,開始兵分三路,董群廉秘書、楊天厚、林麗寬夫婦、王先鎮、顏炳洳等五人,留在吧生雪蘭莪金門會館各地作口述歷史,唐振瑜導演等多媒體三人製作小組,赴各會館拍攝歷史紀錄影片,蔡鳳雛老師、陳延宗主編和我,十六日上午八時專車南下,車程約四、五小時,才能到達柔佛州金同廈會館,再分赴各村作實地採訪,十七日上午九時先與柔佛州金門鄉親舉行歡迎座談,再分赴各村作口述歷史。十八日上午十時返馬六甲金門會館,與鄉親舉行座談會並作口述歷史。我們在馬六甲金門會館,承蒙會長張成佳(沙尾人)、署理事長李漢槎(後浦人)等鄉賢,以及柔佛州金同廈會館會長陳成龍、副會長陳期惠(山外人)、秘書蘇榮成(同安人)、交際組長李財來(山西人)等諸位鄉賢熱烈接待安排,讓我們順利達成採訪工作,成果豐碩,特表感謝。另外,這次筆者到柔佛州的龍引村會見連襟鄭龍標、周滿賢伉儷,鄭姨妹夫即是當年政大的馬來西亞僑生,在台求學時認識曾任護士的妻妹,結婚後雙雙回馬來西亞開闢農場,經過二、三十年的慘澹經營,現在終於開闢了一片富裕的新天地,這也就是我們華僑拓荒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們教育子女有成,老大是中醫師在大陸行醫、老二與老三均就讀於台灣高雄醫學大學,對於他們的成就深表歡欣與慶賀。訪問團於廿日結束返金,將從事整理出書的後續工作,建議李縣長繼續擬計劃對新加坡、菲律賓、印尼等僑居地作口述歷史,為金門人繼續寫歷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