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消失的美麗與哀愁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559
字型大小:

從護龍的邊間角落,我放低身子,以仰望的角度,向天際線攫取,相機的液晶螢幕顯現著別具設計趣味的構圖。我嘗試著以不同的光源取景,快速的獵取了幾組畫面。自動相機的好處是無須調測焦距,光源則可以自行決定,以你想要的光線來選取測光點,如此可以在同樣的景點上,取得不同光源與氣氛的攝影作品。

進入數位化的時代,傳統相機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淘汰命運,我知道仍有人不捨放棄單眼相機與膠卷底片。疼惜與呵護的心情有之、在數位化影像的進展間徘徊與觀望者有之。但是捨棄一種已經把持了超過百年歷史的攝影器材與拍照習慣,當然令人難以割捨,如同我們對於一些消逝過往的懷念一般。人,原就是感性的動物,更何況相機替代我們善於淡忘的記憶,以一張張鮮明的影像,記錄了這一生中每一個經歷過的珍貴畫面。我在防潮箱裡仍妥善的保存著四組相機機身及六、七顆鏡頭,冰箱裡整整齊齊的尚未使用的底片約二十餘卷。偶爾搬出相機來把玩,就像從前一樣,按下快門,感受清清脆脆「卡喳」一聲的快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帶著這些老相機外拍,或者應該說還有沒有興致使用這些面臨淘汰的機械;如此想著,突然覺得,人們似乎又是何等無情,喜新厭舊、毫不戀眷。

透過液晶螢幕觀看這些傳統建築,有些景再熟悉不過,有些則瞥見一些意外的驚喜。長久以來熟稔的線條與材質,感覺得出建物有了些新的變化。這回在島上短暫停留期間,先後參訪過「珠山大夫第」、「薛永南兄弟洋樓」、「瓊林十三間民宿」、「後豐港文物館」、「后湖金馬玉堂」、明顯地看見修繕過的古厝風貌。經過規劃與工匠精心修飾過的民宿,適度的還原了閩鄉建築的傳統風味,應該符合外來旅客的基本住宿需求,在一座敞開胸懷,歡迎光臨的島嶼上。近些年來官方確實花費了大筆預算,整修了諸多面臨崩塌的老建物,應該有了些小小的寄望吧!如此,能不能留住旅人的眷顧?

然而,當我們步出村落,以稍稍遠距的視線,再仔細的檢視一座村落的外觀時,不免憂心了起來。我們同時望見:全新西式洋房、水泥的、瓷磚的、鐵皮包履的;無懼於風雨歲月未經修飾仍傲然佇立的百年古厝、經過適量修繕的半新舊老厝以及近乎全新姿態呈現的傳統形式的新厝……。我們的島正徘徊在一個新新舊舊與新舊夾雜的尷尬處境。著實難以形容的整體風貌,是蛻變成長必經的過程麼?只是這樣的過程似乎顯得凌亂而手足無措。沒有更適切的步伐與手法嗎?彷如那年失去木麻黃路樹的哀傷,這個秋天,我在島上又失去一些殘存的美麗印象。

回到台北,梭尋了二○○二年我在水頭洋樓群廣場拍攝的幾組照片,仔細比對為何整個周遭景觀截然不同的感受。修繕過的洋樓,以過度誇張的白牆與寶藍粗線條搭配,呈現出的詭譎,與周圍的建物難以匹配,我猜想主人誤把地中海的希臘海藍值入這個有著紅赤土與濃蔭的古樸村落,更何況周遭所見,盡是磚紅瓦簷與歷史的混灰牆面。極為可惜的是,原本環繞著四周的一些樹披藤蔓也已經一掃而空,視線一下子空蕩、亮眼了起來,可原本靜謐幽然的質樸與落拓氣息,則煙消雲散。照片上那年參與「詩酒文化節」的詩人藝術家們,如果再度造訪這處祕境,不難想像他們驚訝、黯然神傷的長長嘆息。

還好,手邊還收藏著這些已然消失的景象的記錄檔案,可以稍稍慰藉感傷。多麼盼望每一次踏上島嶼,能夠常常看見記憶中的美好景象。如果就此停止一切遷動,再形塑出一次和諧古樸的傳統聚落氛圍,恐怕還得等待漫長的十幾二十年 吧!我們引以為傲的閩鄉聚落風情,在短短的幾年內,敲碎了那些慘澹歲月裡意外守護的這一片獨特而神祕的美麗境界。二○○六年初秋,再次探訪水頭的晃神錯覺之間,消失了的美麗。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