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化世益人的實踐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清國。
點閱率:366
字型大小:

從九月廾八日到十月九日,我連續參加了兩項世界性活動,全球董楊宗親會懇親聯誼大會,以及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代表大會。讓我突然感到退休的感覺真好,心無罣礙,身心自在,大地任我悠遊,天空任我飛翔。這兩項活動事後,我都各寫一篇「浯江夜話」專欄報導,但在寫<化世益人>一文時,因為篇幅的限制,只報告主題要項,仍然沒有把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化世益人>的做法,寫了出來,因為<化世益人>是我今後實踐的目標與方向,我必須多深入了解,認真落實,所以才又寫了這篇<化世益人的實踐>。

關於「化世益人」這個主題,星雲大師具體提出四點意見,提供給大眾共同勉勵:一、以自覺健全來化世益人;二、以發心動力來化世益人;三、以隨眾參與來化世益人;四、以菩提願力來化世益人。希望大家未來都能朝此「化世益人」的方向努力。容師父、慧傳法師、依來法師、永固法師、永富法師等並就大師的「化世益人」的「以自覺健全」、「以發心動力」、「以隨眾參與」、「以菩提願力」等方面提出他們精闢扼要的實際行動準則,與全體佛光人共勉,所以很值得我再去進一步探討,談一談自己的感想,希更能擴大其影響力。

以自覺健全來化世益人:想起我要進佛光會學佛,起初只是為了對先祖母、先母的一份感念,懺悔自己沒有聽她們的話去拜拜念佛。同時也認為退休了,似可以轉個方向,從儒、道二學轉向釋,慢慢深入佛教經典,尋求開智慧,探究人生哲學,讓自己生活得更灑脫、更圓滿。學佛雖然是要向佛陀學習、向法師學習,但是太多的經、律、論三藏訊息告訴我:「菩提只向心覓」,求佛不如求心,要求覺悟,要開智慧,必須靠自己,不能靠佛陀、不能靠法師,一定要靠自己「自覺」來開悟。例如,自覺人生憂悲苦惱,自覺生死無常,自覺人情多變,有了自覺,才會努力想方法去克服這許多的煩惱妄想,才會發心健全自己,才能獲得自在安樂。

星雲大師說:「吾人發心學佛,最主要的目的就在於去除煩惱,開顯佛性。人的根本煩惱就是貪瞋痴,因此要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只要三毒息滅,三慧明朗,就能破除無始以來的無明,這就是『自覺』。自覺就是自我教育,我們要懂得自我要求,自我學習,自我充實,自我反省,凡事能夠反求諸己,不斷自問,自覺、自發、自悟,透過自我觀照才能找到自己。所以星雲大師提出「自覺健全」的呼籲,因為一個人唯有自己自覺才能不斷進步,唯有自己自覺才能自我健全,唯有自己自覺健全才能化世益人。

以發心動力來化世益人:星雲大師說:「發心就是開發心田,學佛首先要學會發心,心的田地如果不開發,縱使外緣俱足,福德具足,也不能長出菩提之苗。就像一粒種子,如果沒有好的田地,它就不能結出好的花果,所以我們要開發心中的財富,開發心地的能源,必須從發心開始。世間上,發心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發心的力量不可思議。」所以他要我們要有「慚愧自己所學有限」的發心,才有動力激勵自己學習;要有「慚愧自己能力不足」的發心,才有動力增強自己的能力;要有「慚愧自己心地不淨」的發心,才有動力改善自己,淨化自己;要有「慚愧自己善念薄弱」的發心,才有動力多做事、多布施、多給人歡喜。發心就是立志,就是發願。動力來自發心,所以我們所發的心有多大,動力就有多大,我們要以發心動力來化世益人。我在學佛過程中,難免遇上挫折,皆由於多年的教育觀念與社會習性的執著,一時很難完全認同佛門的作法,如得不到諒解,有時就會生起退轉心,但因為我曾擁有發心的動力,又在「不忘初心」的策勵下,我又往前邁進,誓願不違本性。

以隨眾參與來化世益人:佛教把人稱為「眾生」,意即「眾緣和合而生」。世間萬法,都靠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所謂「緣聚則成,緣滅則散」,缺少因緣,諸事難成,這點真理,近年來體認愈來愈深,所以對成敗得失,較能不執著,放得下。我參加法會共修與佛光會各種活動,深感大眾常成為我的好因緣,大眾的好因緣成就了我的一切,讓我歡喜,讓我成長。大眾幫助我學佛的信心與發展,我永記要「恆順眾生」和大眾相互依存,和他們憂喜相共,榮辱共生,我才會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因此星雲大師期勉佛光人,應隨眾參加各種活動,多多廣結善緣,因緣愈多,成就愈大;期勉佛光人還應致力於傳統與現代的融和,要將古老的東西改良成為現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例如集會的改良、活動多元化的舉辦等,如此相信更能化世益人。可見佛門有許多不太適合在家眾,不太方便一般人的措施,是可以研究檢討改善的,大家都應有共識,建言不是冒犯,而是另類供養,因每人生長背景不同,教育不同,立場不同,看法也就不同,如果我們尊重包容了這些人的看法,才能更讓這些人歡喜參與,而壯大佛光山。

以菩提願力來化世益人:「菩提」華譯為覺道,覺就是覺悟,道就是佛道,覺悟佛道的正智,稱為「菩提」。學佛要發菩提心,立菩提願,要能自覺覺他,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願。星雲大師期勉佛光人都能擁有悲智願行的菩提願力來化世益人。我想佛教要普及社會,深入人心,除了佛光信眾以悲智願行為佛教添油香護持外,法師們更要以悲智願行為佛光信眾添油香,給他們信心,給他們希望,那才能充分發揮以菩提願力來化世益人的效果。

總之,星雲大師更需寄望佛光人,未來都能本著佛教慈悲、智慧的特質,人人自覺健全,同時以發心為動力,隨眾參與,護持佛教的弘法事業,更以菩提願力為後盾,一起為佛法的弘傳,為世界的淨化,為人類的幸福安樂而奉獻心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