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歷史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瀚。
點閱率:796
字型大小:

這是一篇延遲了21年的「金門島地質調查報告」序言。

1986年冬天,就讀於中央大學地球物理系四年級的我,寫了兩封信,一封信寄給金門縣長伍桂林,一封寄給金防部司令官趙萬富,請求他們協助我從事金門地質調查。至今仍覺不可思議的是:兩位當年金門最高長官都認真回覆了我年輕不更事的請求。由於沒有前例可援引,縣長以獎學金的名義提供我兩萬元的研究經費,司令官除了安排我搭乘軍機和防區的通行許可,也指示駐守海邊的部隊長官陪同我到佈雷區的海邊進行地質探勘。

寒假前,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準備和閱讀相關資料,也到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拜訪陳培源教授,他曾於1960年代寫過三篇金門地質和礦床相關論文,我請教他關於金門地質研究該注意或尚未解決的問題。最後我來到位於中和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拜訪岩礦實驗室工作人員,詢問如果我留在實驗室工讀一段時間,是否可以幫我製作岩石樣本的顯微鏡玻片。實驗室的技士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我在野外調查時,找一塊含黑色礦物含量最多的花崗閃長岩送給他。閃長岩通常含有較多放射性元素,適合用來定年,這個任務很容易而且也很有意義,我欣然接受。該技士或許被我的熱忱感動,後來以不到四分之一的委託費幫我製作了十餘片金門花崗岩的顯微鏡玻片。

留在金門十九天,白天我帶著地形圖和系上借來的簡單工具,以步行或腳踏車方式到野外岩石露頭的地點記錄、測量和採集岩石樣本;晚上則進行資料彙整分析,閒暇時讀書,經常翻閱的一本書是民國六十八年刊印的金門縣誌,其中的異聞錄篇帶給我很多啟發性的野外調查構想。有時我會站在東半島田野崩坍一角的田邊,觀看露出石英砂土下的泥碳層,想著四百年前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曾蹲伏在料羅往峰上的道路旁敲擊一層混合著紅土砂礫和玄武岩碎屑的堅硬岩層,在被鄰近部隊站崗的衛兵驅離的時候,我想著幾千年前高溫潮濕的金門氣候以及南方海域火山爆發後熔岩覆蓋大半地表的金門景況。我站在復國墩的貝塚旁,想像七千年前金門的史前人類究竟如何生活。再往前,當兩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結束,全球海水面上升,金門與大陸的連結陸橋阻斷,那時的金門該是如何?

宛如一幅幅投影在我視網膜上的畫面,金門大歷史的串聯圖像就這樣產生了。

不妨把想像的視野隨時間尺度拉到極大,八千五百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盤據地球各大陸幾千萬年的恐龍開始走向滅絕。造山運動持續在各個陸塊間進行著,包括華夏古陸塊東南邊緣劇烈的岩漿活動,岩漿在地底歷經數百萬年逐漸冷卻,構成金門花崗岩基盤岩塊。這個階段,哺乳類動物已經大量出現在地球表面。

第一個人類出場是在三百萬年前遙遠的非洲。在此之前,金門周圍的地殼活動已經安定下來,除了偶爾地底的殘餘岩漿沿著花崗岩塊較脆弱的節理面侵入,形成鑲嵌於花崗岩中的煌斑岩脈和偉晶岩脈。最後的三百萬年,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有如一天24小時的最後三秒,人類一出現就以極快的速度進行演化,並且從非洲遷移到了歐洲和亞洲。此時的金門,還在陸、海、地表、地底混沌未明的型態。

五十萬年前,九龍江由北而南穿越現今瓊林、小徑間金門島中部,並由料羅出海,在寬約兩公里的河道中,堆積了大量的沉積物,這些沉積地層記載了數十萬年間金門的環境氣候變遷事件。河道中的石英砂、高嶺土互為疊層的構造為今天的金門保存了珍貴的地下水資源。也是五十萬年前,北京附近的周口店,介於猿與人之間的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並且以石英岩製造石器。我在鵲山,也採集了許多石英岩塊。

金門成為現在所見的形態應該在兩萬年前。第四紀冰河期結束、全球海水面上升,金門島輪廓形成。第一批金門原住民在一萬年前出現,他們以捕魚、撿拾貝類和採集植物維生。當時的金門人每個族群的活動範圍僅有方圓幾公里,每個人可能一輩子沒見過其他族群人類。他們的生活空間非常寬廣,人際關係卻非常狹窄。今天我們在復國墩、金龜山和浦邊還可以看到他們史前生活的遺跡,有人類學家認為他們南島民族的祖先之一。

七千年前到五千年前間,金門西南方海域發生了猛烈的海底火山爆發。大量的岩漿覆蓋了小金門以及從大金門東南到西南海岸向內延伸數公里的廣大範圍,金門島東邊和北邊區域則有太武山擋住了岩漿漫流。熔岩夾著水氣、火山灰遮蔽了金門的天空,灰黑色的豪雨接連數十天沖刷著地表,也徹底改變了金門地貌。熔岩和水的混合濁流所經之處把石英砂、岩礫和紅土一起捲入,最後在各地凝結成數十公分厚度不等的棗紅色玄武質凝岩。有的岩漿遇到冰冷的海水急速冷卻,以致形成內部有很多氣孔的「浮石」,早年在金門海邊經常可以撿拾到這種石頭。

金門的史前人種在三、四千年前群居在浦邊海潮線後方丘陵,形成有規模的聚落。1500年前,漢人移入金門,接下來的歷史,「金門縣誌」開始記載了。

結束的野外調查工作,我帶了30幾公斤的岩石標本返回台灣,在尚義機場還是出示了司令官的公文才上得了軍機。三個月後,完成「金門島地質調查」報告,並於當年舉辦的「第一屆台灣地區地球物理研討會」發表我生平第一篇學術論文。那些岩石標本,在多次搬家過程中遺失了,但我至今清晰記憶每一塊石頭上的紋理、色澤、礦物成分和採擷地點,以及上面記載的金門大歷史的零碎篇章。

至於21年前的「金門島地質調查報告」,其實學術觀點十分生澀,論文中也多粗疏揣測。其最有價值之處,應該是紀錄了一個年輕的島嶼科學家的夢想,以及一段科學啟蒙的故事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