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說林媽肴《浴在火光中的鄉愁》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891
字型大小:

我曾見過林媽肴幾次,一次是偕同岳父重返小金門當兵舊地,幸得他熱情招待,客串導遊,還有幾次是在台灣。林媽肴膚色黧黑,但黑得精神、閃亮,每次見面,很難不注意他的黑。於是每次見他,我心裡總出現這個詞彙︰「那漢子」。「那漢子」是讚揚他外貌剛強,搭以高挺孤瘦,是頗有俠義味道的。不過,「那漢子」外型挺出,筆下工夫卻綿密細緻,正是外剛內柔。

我以為這樣一個「柔」字,用在林媽肴散文,該是恰當的。「柔」又可以劃分作幾個部分,一是情感的柔、二是文字的柔、三是意象的柔。林媽肴情感的柔,可就題材面找,甚至在篇名就能找到端倪,像是〈花季,像一杯神酒〉、〈那夕迷霧〉、〈最初的想起〉、〈我從霧中歸來〉、〈霧裡的百合花〉等,無論鄉情、離愁、友情、親情等,都能看見作家細膩的心思。文字的柔,則俯拾都是了,比如「把那串烙下的痕跡串起,就是一段過去」、「不要任何景象來觸動忍不住的這一季」、「明日的布穀不知是否會再到田畝上去尋找,遺落了的紅豆」。情感的柔跟用詞的柔,就造就意像的柔境,於是連中共單號擊砲,都能化為「將過了兩年的每逢單日之夜,要回歸那日子不必再以單雙計的家鄉」,這樣具有美的薰陶的描述。

事、物以柔對焦,形成林媽肴重要的行文特色。而以柔焦處理後,事物形態多失去輪廓,林媽肴的散文也常常看到事件抽離,專注在寫斷續的情感、迷濛的氛圍、或者意識的流動。把這樣的柔焦對準生活事事物物,莫有不美的,而如果擴大柔焦的對象,對著砲火歲月、坑道、砲彈等,也依然蒙著美的光暈。這樣,林媽肴就找到大聲疾呼、痛心疾首外的,另一種描寫戰地故鄉的方式:那就是抒情;溫柔的抒情。林媽肴散文所承載的訊息,多偏向個人美感經驗的提升跟事物義理的尋覓,散文一般承載的真實跟表現,相對的,就少得多了。

林媽肴以「柔」處理之後的散文,傳達了「霧」的感受。金門多霧,林媽肴則身、心、靈,也多霧。比如這段內文「我本來是頂喜歡霧中行的,時令的輪迴剝裂了一樁痛苦的薄殼或許有人察覺出我的輕浮面,但某些事情總是容易被人誤解的,終須以時間來澄清,來表白過往的原委」。這是把心境柔焦了、也霧化了,寫出不想說的說,也因為如此,終使這樣的說,躲在霧的後頭。

林媽肴熟悉古典的痕跡也處處能見,對於古文、詩詞等造詣,也多精深。跟上述柔焦、霧化不同的是,林媽肴很能掌握文字精準的,像是「蒼苔小樹」、「到破廟裡去枯坐半日,到印月堂聽蛙」等,都恰當描繪景物跟心裡狀態,而「燕語休,友朋遠,唯獨晚風繞身畔,坐待晚風逝」,不正是宋詞的意境?

林媽肴一些篇章裡,比如〈花季,像一杯神交酒〉充滿意象跟神思,似有向屈原、宋玉等先賢取法,以美文駕馭龐大的神話,昇華到寓言境界了,可惜氣仍不足以貫之,而有些篇章執迷於修辭跟想像,致寫得抽象,節奏也偏向沉緩。

我常想,林媽肴寫這樣的文章,在金門能有多少讀者?我猜不會太多,然而,林媽肴卻也不是為了增加讀者而寫的,反倒是為了彰顯他的文學理念。而林媽肴以美學、意象、意境為旨,營作文章,使他跟多數側重務實、流暢的金門籍作家便有了區別。

岳父沒讀過林媽肴的文章,若是讀過,肯定會大大驚嘆說,「那個人長得那麼黑,怎寫得這樣柔?」

為文跟形貌本有差異,而若林媽肴真能剛柔並濟,不也是可以期待的文學風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