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說「飢餓」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474
字型大小:

有機會聽到或讀到老一代的人形容他們饑餓的樣子。他們多半是外省老兵,南征北討的日子就是一段飢餓史,我有一個朋友郝譽翔,以父親為旨寫了小說集《逆旅》,其中一篇就談飢餓。我最早表現出飢餓的機會是在鹽分地帶文藝營隊,我當了學員,夜間聽老師們談起他們以前的苦難歲月。他們以光榮的口吻敘述那個貧匱年代,如同我們現在會跟子女提到的,「想起以前啊,日子哪有這麼好,一年吃沒幾次白米飯,吃雞腿得在結婚喜慶才有……」

但我說,我經歷過的,穿過麵粉袋、吃過米蟲爬呀爬的米。老師先是不信,一聽我是金門人,就都信了。我雖小老師一個世代,但金門早期發展落後,我竟在貧困這一層意思上,跟老師們同一個世代了。參加夜談的同學紛紛投以艷羨眼光。事實上,這是我第一次因為貧匱而被羨慕著。

貧窮的農家子弟,得設法把各種東西都吃下肚子裡,還不能鬧肚疼。去年度,應中國時報副刊邀請寫了一篇應景的「美食」文章,我說,實在寫不來,劉克襄說:「不然,有趣的、新奇的也行。」我因此寫了〈蟬回首〉,寫我小時候怎麼抓蟬,然後又把蟬丟進燥坑裡烤熟,剝了蟬的背來吃。事後有人說,真有這麼一道菜的,做法卻是高明精緻多了;還有人問,「現在還吃蟬嗎?」我說,當然不敢再吃了。

一個人覺得餓著了,就要拼命往嘴裡塞東西,記得某小說家小時候也曾深度餓過,所以他吃飯都吃得專心、吃得急,明明已是繁華台北,菜上桌,卻忘了時代似的,專心盯著,唯恐吃不到。他說,「家裡兄弟姊妹多,不快,就吃不到。」唯恐吃不到,成為深刻的夢魘,時刻間,都還在通緝他。

認真回憶起來,我是沒被餓過的,但腸胃間,常有不滿足感。我發現自己喜歡吃、羨慕吃這件事,是在國小。下課後,同學多往后湖村雜貨店,或抽或買零食,再跑回樹下,坐在單槓跟防空洞旁吃。他們吃脆脆香甜的小耳朵餅乾、舔紅紅亮亮的魷魚乾,吃得那麼津津有味,讓我不住吞嚥口水。儘管是在一個普遍窮苦的世代,還是有貧富之別,我羨慕他常得糖果、餅乾跟果汁牛奶,有人會跟他要一口吃、求一口喝,我都忍住,卻拚命想像它們的美好味道,不斷吞嚥口水。

最嚴重的時候,是看見旁人嘴裡咀嚼著東西,自己口中卻空無一物時,嘴裡便不禁生津。有人家貧,長大立志經商致富,有人嚐受病痛,以後成為名醫,一個人現在的樣子,很多時候,在過去已經決定了。不過,童年羨慕別人有可口食物的我,卻沒成為一個美食家,有時候,應台北美食家或機關單位邀請,吃盡各式美食,事後回想,卻都記不得味道跟菜色,卻老記得我怎麼捕了蟬,又烤了蟬。

隨李昂、黃春明、許水富等美食團吃盡金門各餐廳時,當時訝異,金門竟有這麼多美食,他們在戰地管制時代也活躍在金門餐飲界嗎?還是蟄伏著,終於大展身手?

吃盡美食,仍沒改變我對美食的定義,那不外是大顆蚵仔、蚵仔煎、包有金桔的禮餅、粥、還有燙呼呼的地瓜稀飯。懂美食的朋友笑我,這些都屬小器,登不上大雅之堂啊。從一個人定義的美食,或能判斷一個人跟他的出身吧,我出身務實農家,也能由此看出吧。

而這貧農夫妻是這麼教導他的小孩的,他們說,「相尊,吃有掄」(閩南語)。意思是東西少,大家互相禮讓,少吃一些,東西雖少,卻還有吃剩的。所以,我沒在那個貧困年代被餓著,也沒像那位小說家必須以爭奪的態度看待食物。

沒餓過,不知食物味道,但到這個時代,卻沒有人捨得子女挨餓。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