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去中心的時代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582
字型大小:

去中心的思想和解構主義(deconstruction)密不可分,而解構主義是針對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而來。所謂結構,即是一種人為的建構而非自然的,不管是童話故事的情節或近代藝術中的幾何構圖,都是人為的選擇,因此結構主義和俄國形式主義及布拉格學派的語言學理論同流共源。最初,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認為語言的基本結構是X軸和Y軸,我們由X軸來選擇詞素(語詞單位),經由Y軸組合而成,因此語言是種二元結構的關係。這一理論被法國人類文化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evi- strauss)拿來應用,就成了人類文化學上的結構主義,李氏以之來分析亞馬遜河的土著文化,發覺其文化可以二元對立的結構來看待,例如他們看待人際的關係分為可婚的和不可婚的,看待食物則分為生食的和熟食的。相應之下,也就有了中心和邊緣的觀念。

本來在西方哲學思想中,一直有一種邏格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存在,所謂邏格斯(logos),也譯為理形,其希臘文的原意是文字,但更帶有理性或智慧的意思,基督教則以之為上帝的話。近世西方哲學從尼采、海德格以降一直企圖去解構邏格斯的神聖地位,但一直要到法國解構主義大師德希達(Jacque Derrida)方竟其功。在傳統的語意學裡,語詞有其中心和最終的意義,但德希達認為:我們在解釋或定義任一語詞時,必定要借用其他的語詞,如此一來必得再去解釋或定義這些語詞,如此循環反覆,語詞的意義不斷地散播(dessemination),最終意義不可尋,意義因此被消解了,語言的神聖性因此也不存在了。

解構主義去邏格斯中心的觀念被後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的所挪用,後殖民主義者在被殖民的過程中發現,他們的宗主國以自己的語言、文化為中心,將其價值觀強加於殖民地,而殖民地的原生文化、語言被置於邊緣,瑣碎而非正統,因此後殖民主義的當務之急在消除中心,散佈多元。女性主義則把男性沙文主義所建構的一切體制、價值觀等同於logos,它從反對男權出發,意在建構女性自己的價值,但後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都意不在翻轉中心位置,去中心的思想應該是建立一種多元和諧的共生關係。

去中心思想也在國內各層面成熟發酵,在政治上,解嚴之後,父權政治解體,大一統思想不再定於一尊,文化上,漢族文化和大中國文化也受到嚴苛的挑戰,種族上,原住民、客家等少數族群也敢於為自己發聲,性別上,女性議題、同性戀者的人權日益受到重視。去中心的思想意在將人從壓制的、霸權的、一元的思想和社會結構解放出來,尋求更合理的文明生活,但人性的弱點往往使我們在消失一個中心以後,以另一中心取而代之,真正多元及和解共生並非易事,人類文明的進程從來都是迂迴曲折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