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鰳魚煮菜卜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2,384
字型大小:

美味的食物,要合乎時宜,要調對口味,要傳承習慣。
東門菜市場自疫情以來,魚獲,不管是種類或是量,似乎都豐富了起來,像是鯧魚、白面ㄚ、黑郭、黃翅、鱸魚、黃魚、烏魚、皇帝魚、石斑……等等,不僅多起來,而且新鮮,上市的魚,身軀像扁擔,彈蹦有勁,魚身上的黏液,也滴粘答答,這樣的品相,符合「吃魚一步青」,因此吸引了許多饕客,一早趕來搶貨。
我喜歡遛達市場,喜歡看魚攤上海魚,也喜歡看人群的風景,在人來人往的市場裡,我讚佩那些賣魚的新住民姊妹,她們熟練的拿起刀剪,殺魚賣魚,快速俐落,營造出一支為生活打拚的剪影,突破了金門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
我喜歡到市場搜尋魚獲,尤其青睞魚刺多的魚,像是黃炙魚、青鱗、透目、鰳魚等,這些年輕人的不愛,卻是我的最愛。
近日,市場裡,鰳魚偶會上市。鰳魚的長相,像一片刀,有銀色的身軀,口狹齒利,麟細如簾,背脊厚實、腹部瘦削,背鰭尾鰭鑲黑青,尾鰭開叉,一般身長約尺許,最大最長不逾二尺,以金門斤秤重,若是二斤半以上,就算是大尾的,達此等級,魚刺已像縫衣針,明顯易拔,吃時也就沒有麥芒卡喉的威脅,且達此體重的魚肉,筋肉分明,綿密甘甜,當然價差二倍餘。
鰳魚是閩南一代尋常魚獲,清光緒郭柏蒼的《海錯百一錄》:「閩書鰳魚似鰣,亦多鯁,鰣魚侈口而圓脊,鰳魚狹口而劍脊,二魚之美皆在腴。本草鰳魚出東南海中,以四月至,漁人設網候之,聽水中有聲則魚至已,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可知春末夏初,正是鰳魚盛產的季節,故現今東門市場上,肥厚的鰳魚,陸續登場。
金門民間,鰳魚煮菜卜,是一項傳統家常菜,以紅土醃製的菜卜,搭配新鮮雪白的鰳魚,是絕配佳配。先將菜卜泡水沁出多餘的鹽漬,唯不能過久,以免菜卜失去脆度與甜度,待鰳魚入鼎煎酥,兩者相和入鼎,加入開水,淹過魚塊,將碥碎的蒜頭及豆瓣醬等一起入鼎滾煮,直到筷子可刺穿魚肉,再淋上米酒,大火收汁,即成一道香脆甜鮮的「山海宴」。
鰳魚煮菜卜,是兩種鮮甜鹹脆食材的共構,魚肉鮮甜、菜卜香脆,故有「鰳魚煮菜卜、好吃不分某」之諺。而隔夜的鰳魚煮菜卜,湯汁凍結,晶瑩剔透,魚肉紮實,汁凍滑溜,也別有風味。
鰳魚長得像鰣魚,因此我亦嘗試清蒸作法,果然,滋味類似,鰳魚不刮鱗,在魚身上鋪遍胛心肉絲、香菇絲、蔥段、薑絲等,再淋上醬油、米酒,入鼎蒸,熟後,肉刺脫離,更清楚辨識刺與肉,更容易夾食,魚鱗可入口嚼食,湯汁鮮甜無比。
鰳魚的刺,細密尖利,是會叫人怯步的,唯有老饕,趨之若鶩。《海錯百一錄》有一則故事:「普田林氏以其祖先鯁死,歲取白鰳數尾,陳於神前,木棍搗醃之」,這樣的吃魚,吃到有仇,還真罕見,但可類比,這種多刺的魚,吃起來是需要功夫的,吃這種多刺的魚,我已經找到竅門,通常會從豐腴的背脊吃起,再撕開魚腹,雙手並用,眼尖手細的拉拔魚刺,吃完這片再翻對面片,慢工細活,也是品嚐鰳魚的要訣。
金門諺有:「半山好菜卜」,據東門菜市場一位翁叔表示,昔時他們家的菜卜,還能夠飄洋過海,賣到大陸惠安南安去,說那裡的人患腳氣,吃鹹菜卜可醫治;古書上又載鰳魚肉,可治心悸怔忡、慢性泄瀉等情事,看來「鰳魚煮菜卜」不只是一道菜餚,還可牽連出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牽連到天南地北的故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