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軟實力,做好教育

發布日期:
作者: 王士朝。
點閱率:571
字型大小:

十年前的金門子弟,生在金門,長在金門,受國民教育在金門,高中職畢業後,能繼續再深造者,就必須跨海到台灣就讀大專院校,對當年的家鄉父老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指日可待,憂是四年的大專,學雜、生活費超重,但為求上進,咬著牙,含著淚,還是拚出勇氣直奔向前。皇天不負苦心人,大多子弟都能功成名就,這全拜金門文風所及,只有用功求學才能脫胎換骨,改善生活及改變人生,這是金門子弟求學艱難歷史的故事。

金門自喻「海濱鄒魯」「朱子教化」,但至今仍無法考證出南宋大儒朱熹曾親臨浯島講學,這或許是鄉老為鼓勵子弟向學的千古美談,也因此,金門自古文功武略不弱,明清進士武將倍出,當今博士將軍眾多,文人雅士散見海內外,僑商經略亦多成功者,稱金門是福地福人居,自然不為過。只是遺憾金門獨缺高等學府,鄉親的冀望何日能實現?這是千辛萬苦的志業,誰能扛起這重擔?誰能完成這千古百年的心願?大家都在期待。

回想民國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金門現代恩主公胡璉將軍整併「金中」及「金東」兩所初中為「福建省立金門中學」,並著手建「中正堂」為金中禮堂及開闢運動場、築圍牆,更指示部屬增建小學,如金湖鎮的「柏村」國小、「開瑄」國小、「多年」國小;金沙鎮的「安瀾」國小、「述美」國小;烈嶼鄉的「卓環」國小,都是當年金門駐軍師長郝柏村、雷開瑄、王多年、馬安瀾、孟述美、韓卓環等將軍利用軍事剩餘工料協助興建,遂以將軍之名為校名,以誌永念。這是教育紮根的開端,以備高深學識的基石。

民國86年(1997年),經過多方奔走,歷經千辛萬苦,金門終於求得了千年來的第一所高等學府:「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而後到民國92年獨立設校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其間前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校長黃廣志博士於創校審查會議中獨排眾議,力爭到底,前金門縣縣長陳水在先生全力支持配合,國立金門技術學院首任校長李金振博士,至今十年如一日的埋首籌畫辛苦經營,現任金門縣縣長李炷烽先生鼎力挹注,尚有海內外諸多鄉親的出錢出力,本地和外地籍的師長們,含辛茹苦,諄諄善誘地認真教學,各級同仁們無怨無悔的全心辦事,正如同黃廣志校長的期勉「人少事多責任重,教精學博奮力衝;拓荒精神展雄才,化雨春風盡此中。」是故,我膽敢說諸位都是「金門現代教育史上的朱熹」。

有了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的創立,這是金門歷史的大事,也可見證金門千古以來教育大業的完整,不容質疑的存在於金門及全世界的大學教育體系中,也證明了在這個年代裡,金門也有一群「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子民在辛勤耕耘教育事業。

要改善生活及改變人生,古時靠科舉的「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今天更要靠讀書才能達成。尤其是資源不厚的金門,鄉親們幾乎個個家世無顯赫,家產無萬金,這要如何去和外地的大戶人家子弟拚身世及同起同坐呢?唯有讀書才能做到,因為它是能以最少的投資來創造最大的效益,並善加應用,將是一輩子用不完的財富。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是故,金門應該要發展「軟實力」,教育事業是最重要的根基,把家鄉子弟教好,就是給他一支釣竿,就是給他一把鑰匙;自己的人生及前途便可自我發現及創造,金門也可因受教權、受教率、師生素質、教學設備等等的提高,而營造出優良的教學環境,達到金門永續經營的長遠目標。快把教育辦好吧,金門的老大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