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後勤防禦重地-昔果山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3,345
字型大小:

昔果山自從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二十年來,透過社區每位居民的努力推動總體營造,凝聚社區意識,將社區的發展脈絡一點一滴的累積起來,藉由田野調查、耆老訪談及整合目前現有之資源,為社區發展帶向一個新的里程碑。近年來社區辦理許多相關活動,唯獨在兩岸對峙時期的文史甚少討論與保存,涉獵這方面的探究似乎很少。其實,昔果山在冷戰期間佔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同時對當地居民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大家都知道,金門三面受大陸包圍,只有南海岸的料羅灣面向台灣,安全性高,很多戰爭物質的補給支援都要從這一面運入,昔果山則位於這一帶的中間部分。昔果山早期由於紅土遍地,不宜耕作,因此荒地甚多,村落聚居少,腹地廣大,因此當時國軍在昔果山周邊駐所各種不同的部隊和後勤防禦軍事設施,包括:機場空軍基地、防空高砲營、海軍陸戰隊、偵查隊、裝甲連、步兵連、砲兵觀測堡、防空雷達排、陸軍通訊班、偵查隊、衛生排、陸軍教練場、油庫、彈藥庫、傘兵訓練站……等,這些兵種部隊所發生的人、事、物均圍繞在我的兒時記憶中,因此一直希望能透過文字紀錄及網絡平台,將社區居民所熟悉的人文史蹟,整理社區的集體記憶,以傳承與保存這些珍貴的資源。由於這些軍事設施的設置使得本村居民生活獲得改善,諸如居民透過幫軍人洗衣服、開雜貨店、撞球室及包挑餿水,幾乎每家都增加了不少經費收入。
小時候生長在昔果山的我,記得當時居民最喜歡的食物是阿兵哥的饅頭、鍋粑、豬肉罐頭、兵阿乾(軍隊吃的餅乾)及米飯,記得當時所吃的飯都是向阿兵哥買的米,對我們從小吃地瓜、麥餬、地瓜籤的人來說是一種享受,若搭配豆豉、醃絲瓜或用阿兵哥吃剩的西瓜皮醃成醬菜,更是可口美味,有時還將回收的餿水可吃的東西撿起加熱後再吃,更是豐富的一餐。在穿的方面,早期村民都以簡單的布料做成工作服,且縫縫補補過三年,國軍來後居民才開始將麵粉袋染上土黃色或茶色並剪製修改成為衣服而穿。及至就學時,則將高砲兵種不穿的黃卡其服修改成國高中制服,甚至撿軍隊丟棄的萬里鞋或皮鞋穿,雖然現在看起來像是在「撿破爛」,但這樣的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在當時可是一種提升穿著品質的重要方式。
由於當時昔果山有高砲及空軍部隊駐守,因此有較好的待遇及設施,例如較早接用軍中發電,使村民家家戶戶都以電燈取代先前的煤油燈。由於本地兵種多,常定期在村子廣場放映露天電影,以娛樂軍民,也讓我們提早接觸文明,開拓視野。年節時,村民都會走到藍天戲院觀賞更好品質的電影及從台灣來勞軍的康樂隊表演……等,都是當時民間重要的娛樂休閒活動。另外,在那時最興奮的是常看到當時的運輸機在教練場一帶空降軍用品及其他補給品,那種場景的確非常的美。有時更從電線壕溝走到海邊高地看料羅灣一帶之補給船艦,當對岸砲打過來時,才即刻跑回防空洞,雖然危險,但也是一種特殊的經驗。經過長期的觀察與耆老之訪談記錄,這一帶之所以駐守如此多的兵種,除了地理位置的因素外,也是因為地質地形上有許多蝕溝成為自然的防禦空間,雖然國家公園範圍只規劃到中山林一帶,但整體的地景地貌是一脈相承的。
近年來文化局推動各地的村史編寫,我也搭上這班列車,重新回顧與審視了昔果山的歷史與故事。將來地區在發展時,若能將這些後勤支援部隊的據點加以復原,並結合昔果山的自然生態、特殊產業、閩南及僑鄉文化建築等,發展為文化資產示範園區,保存守護鄉土的文物史蹟,更能凸顯昔果山後勤防禦重地之歷史意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