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之道
大一開學第一週上課,習慣性地與學生談談大學生涯的規劃與願景,無非要讓他們瞭解「士先識器而後文藝」,既然已躍為大學生了,總要有大人的格局氣度。
朱子序大學章句:「大學之道,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大學不同於學記、少儀等教授應對進退等實踐之課業,大學是教成大人之道,因此在首章就明示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的是繼小學的實踐之事而來的實踐之理,即做一個獨立自覺的大人,就應該有分辨是非真理的認識,也應該依其認識來堅持世間一些可不可的尊嚴與價值。
因此,要成大人的過程中,必須通過內在的省察,讓純淨的心靈來主宰生命,使生命本能慾望得到適度的節制與合理的排遣,以健全其人格,並由此明德之本,發為立人成物的悲願,來啟迪他人的自覺自知(親民),而止於至善,這是儒家內善外王完成之道。
由大學摽示的三綱領,經過一番知、定、靜、安、慮、得的明確認識與體會之後,必然下貫為具體的八條目實踐之道: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身的工夫,由內善立己發為不忍人之心而立人,故推愛於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後已。
儒家的推愛,兼顧上下道器合一與內外現實的可行性,由一己有限的自愛,推廣到愛人、愛鄉、愛國、愛天下、愛物、愛世間一切的有情存在(與慈濟大愛有何分別?)
儒家一貫之道的仁愛本質不因時空變異而有所不同,所可變的是因、革、損、益的方法。如何去推愛,如何使受愛者欣然消受得起?因此,處在現代時空條件中,兒女為父母親找理想伴侶,是現代孝子的行為。仍至於善嚴法師所提「心六倫」、證嚴法師之「大愛」,對寵物、自然生態、萬有一切,都是表達愛的方式。
今天一般人不能深思明辨,以狂狷自期自許,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容或有可以偏取之處;等而下之,以自吹自擂、自我膨脹,或以自私自利為自愛者,都是失去價值判斷的小人而已。雖或躋身為師之輩者,卻以物化為取向,名利為依歸者,依然離大學之道甚遠;反之,能明理篤行,推愛利他者,雖未進大學之門,卻不失堂堂正正的大人。
看那些政治醜聞裡的要角及配角們,天天上演斯文掃地的戲碼,除了令人作嘔外,其實也是提供一些大學之道的反面教材。一個曾經貴為一國總統的人,可以為自己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國家、政黨、人民,卻還不知恥地大聲嚷嚷,企圖透過一些地下電台來操弄民粹,真是可悲到極點了,離大學之道遠矣,真小人也無言以對,只能訴諸法律、訴諸獅子吼。
我相信我的學生,將來不必是總統、是大官,但一定是一個頂天立地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