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文弄墨修心養性
上(九)月下旬,筆者參加了金、廈兩項書畫聯展。一為24日,廈門市思明區政協辦公室,邀請金門書法學會,參加《山河頌、兩岸情》金廈書畫展與現場揮毫筆會;一為26日參加金門縣退休教師協會所舉辦的<金門縣退休教師書畫展>,在金門縣文化局第二展覽場展出,將展至十月十五日止,歡迎鄉親撥冗前往參觀指教。據該退休教師協會理事長鄭慶利表示:「今後將協調赴廈門市、泉州市的退離職教育工作者協會展出。」
《山河頌、兩岸情》金廈書畫筆會,假廈門市思明區文體大樓文化館舉辦,我送展二件作品,現場揮毫書寫作品四件:對開對聯,以《山河頌、兩岸情》主題撰句:「山河壯麗頌和平,兩岸書畫情緣深」、全開中堂兩幅:「書畫緣」、「慈悲心」、對開橫條:「觀書賞畫」,聊表竭盡心力,共襄盛舉。承辦單位政協辦公室表示,筆會過後,馬上規劃出版專輯;希望<金門縣退休教師書畫展>,也能繼續出版第二屆書畫展專輯,以致永遠屆屆在教師節前展覽,屆屆出版專輯,金門縣政府應多支持該會辦各種活動,以便多吸收退休教師入會。這次退休教師書畫展,我以行楷寫對開十條幅參展,贏得愛好書法、精工書法的金門文化縣長李炷烽的讚賞,他特別邀我合照,翌日金門日報新聞照片刊出,李縣長、鄭理事長、林金龍常務理事和筆者,站在我的作品前合影,讓我既驚訝又感榮耀。由於蔡家蓁記者高超技巧的拍攝,突然也讓我感到我的字還真的滿好看的!?(一笑)
《山河頌、兩岸情》金廈書畫展筆會,活動原安排23-25日,23日因辛樂克颱風過境,金廈航班全部停航。陳添財理事長趕快改訂24日船位,卻是班班客滿,只好登記候補。24日上午七點,金門書法學會一行六人,在陳理事長率領下赴水頭碼頭排隊候補票,八點半的馬可波羅沒補上,還好九點加一班,金星輪可乘250人,我登記號碼222,在安全名單之內,很放心當可購到票。在廣播200至250號開始購票時。我建議派人統一購票,陳理事長說要自行排隊才行,也許我沒有爭擠爭先的本事,差一點就沒買上票,等清查人數確定,我是最後四人再補登上船之其中一位。機位補票的痛苦嚐多了,補船票還是首次,但緊張、推擠、焦慮的痛苦一樣。金門怎會變成這樣子?值得大家深思謀求改進。
我們四人急忙跑步登船,船艙擠滿了人,一時找不到座位,阿豪總幹事帶我到貴賓室就坐,貴賓室空氣較好,位在船頭,搖晃得很厲害,我真怕又會暈船嘔吐,趕快閉目養神。這次我們到達目的地,是廈門東渡碼頭,我首次由此碼頭上廈門,頗感新奇。行程比以前的和平碼頭,費時二十多分鐘,登岸搭車也沒有和平碼頭方便,和平碼頭一出關,就是廈門市鬧區中山路了,但東渡碼頭建築寬敞雄偉,是深具前瞻性與現代化設備建築的優良碼頭。我們在九號出口集結,廈門市思明區政協辦公室的主任吳德榮、科長林平,開部九人座車來接我們。
每次赴廈門,我都可看到廈門的新建設,這次本團參觀的明發商業廣場文化藝術城,建築佈置得很藝術化,各個柱子、牆壁都題繪古代文人的人像、詩詞、書法。各商家展售有油畫、皮畫、工藝品、書法、雕藝等各種藝術品,如有充裕時間,是可慢慢品賞的好去處。現在我才知道在老家湖下慈提,夜晚看見高樓林立,燈火通明的所在,就是濱海環島路旁新開發的觀音山國際商務營運中心,擬將興建65棟高層甲級寫字樓(辦公大樓),現在已完成11棟;海西新地標、福建省第一高樓(216米)──海峽明珠,已正在興建;觀音山海濱旅遊休閑區的建設,更令人歎為觀止,有2點1公里海邊木棧道,用高級南方松木架造,可供民眾散步;有40萬平方米(相當五十個足球場的面積)的人造黃金沙灘,可玩沙雕,比賽打排球、放風箏;民眾可海泳還可在室內游泳池游泳,購物街等諸多的配套設施,的確是海濱旅遊休閑之好地方。
《山河頌、兩岸情》金廈書畫展,金門縣書法學會參展會員計:陳添財、黃正陽、許文科、龔朝陽、鄭有諒、吳鼎仁、楊清國、洪啟義、王宏武、洪三袁等。而赴廈門者只有陳添財、龔朝陽夫婦、楊清國、王宏武、洪三袁等。廈門參與筆會者計:蘇宜尹、林鍛煉、劉堆來、周煜、何丙仲等十餘位。筆會由蘇宜尹院長與陳添財理事長共同主持,思明區委員會主席江韻蘭、副主席楊麗玉列席指導,會後江主席並假曾厝安可聽濤賞海景的濱海佳麗海鮮大酒樓,熱情愉快地宴請與會人員。非常感謝思明區委員會的江主席、楊副主席、吳主任、林課長暨各位先生小姐,熱忱熱烈高規格地招待我們。
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之花,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瑰寶;書法藝術體現了東方藝術和東方文化的優秀,是我中華民族值得自豪的優良傳統藝術。書法既是我中華民族藝術瑰寶,大家就必須努力傳承,進而發揚光大。書法家吳善茂說:「書法是寫字,但寫字不都是書法。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就是要求習書者,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以高度的學習熱情,旺盛的進取精神,科學的思維活動,儼然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勤奮不息,孜孜不倦。」總而言之,學習書法,臨池舞文弄墨,筆下生花,筆歌墨舞,真是快樂無比,不知老之將至矣!書法可修心養性,健康長壽,何樂而不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