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碧湖聯芳蘭室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2,514

前說太武山「海印靈光」,是陳慶珪所書寫的隸書刻石。還有太武山倒影塔,約建於明洪武,有「塔影倒海,游魚屏跡」的傳說,為古太武山十二奇之一。民國六年農曆七月大風成災損塔;民國七年農曆正月初三午後,金門發生大地震,倒影塔傾圮殆盡。民國26年夏月重建完工,林乃斌撰〈重建倒影塔碑記〉,由陳慶珪隸體書寫刻石,塔碑今尚在鄭成功觀兵奕棋處,我想陳慶珪從新加坡返鄉,也就同時題了「海印靈光」。2005我著的《金門古書畫藝術》一書中,收錄了陳慶珪流傳在金門的書畫作品真跡,並簡介了他的生平,縣志載:「陳慶珪,字古璋,湖前人。性聰穎,博學能文,壯遊星島,從事文化工作。精書畫,篆隸俱工,尤擅畫馬,偃仰奔躍,形神畢肖,馳譽丹青。」金門但見其擅畫馬及水墨雄獅、花卉等,其題畫字跡堪稱娟秀。我多次拿出他的原作真跡細撫,他是用西洋水彩紙來作水墨畫,堪稱獨創;雄獅圖還用美術印刷體來題字,那是他有下西洋的經驗,才有中西合璧的畫作。
最近又從我珍藏的箱底,找出一本陳慶珪所擁有過的畫冊《古畫大觀》第一集,封面印「民國五年臘月,上海國華書局精製」,邊邊有一行手工小鉛字加印「中華民國十三年九月拾壹日發」,我驚覺這是一本已經出版百年的古畫冊。這本《古畫大觀》後的版權頁:「版權專有,仿製必究。民國五年十二月出版,民國六年十二月再版,民國八年三月三版,民國十年十一月四版。古畫大觀第一集,定價大洋一元六角。編次者陸養晦君,發行者、製版者、印刷者國華書局,分售者各省各大書局。總發行所上海四馬路國華書局」。(我收藏一張民國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廈門「時潮日報」,貼一枚一分錢橘黃中華民國郵票,寄來金門,報費每月大洋一元四角。當日報上的廣告:新學制小學英語課本,一冊銀洋三角,國語和其他課本都在八分、六分錢以下)-(民國26年重建倒影塔,花了六、七百元捐款,兩個有錢人各捐180元、王金城捐100元、吳光枰捐50元等等。當時日本來金門紀錄物價,電力公司經理兼技師林燕貽月俸30元、大工一日4角,吃頭家;吃自己一日8角。豬肉一斤3角、石碼米一斤6分、白菜一斤5分)-(前後相差十多年,物價指數相比是有所不妥,也不知金元單位是否接近,至少讓我們知道,吃不起豬肉的人也讀不起書)。
這本《古畫大觀》的內容,全是「吳興陸叔同氏珍藏」的書、畫作品,照相製版(民國珂羅版)-(日本在明治時期由歐洲引入珂羅版,清朝光緒初年,經由日本輾轉傳入中國,新的印刷術-照相、感光、製版、印刷)。16開本黑白印刷,64頁,折成四台,封面連封底線裝成冊,無膠背,靠背側上兩洞穿綁棉線,下兩洞穿綁棉線。每一頁與頁間,夾裝一頁半透明薄紙,有薄紙32頁。此書第一頁「周忽鼎銘拓本」、二頁「周散氏盤銘拓本」、文徵明花卉畫、唐伯虎桃花。倪雲林、沈石田、仇十洲、石濤、王麓台、王石谷山水畫。吳梅村詩畫、桂馥、王鐸、朱彝尊、王漁洋書法。金冬心、李復堂、鄭板橋、王夢樓對聯、陳老蓮仕女等元明清名家書畫真跡,出版給後人欣賞、臨摹學習古人的好畫冊。因為封面有陳慶珪親自簽題「碧湖聯芳蘭室」墨字,鈐朱印三:「陳氏之印、慶珪、碧湖漁人潤玉畫章」,可見這本《古畫大觀》是陳氏百年前曾經擁有過,珍貴的學習範本,落在我手中也四十多年了!
一頁一圖版,共計六十四圖,前二十頁都蓋上陳慶珪所有的朱印當鑑賞章,也可見他對此書寶貝的程度!朱印有:偎紅、陳氏慶珪、古璋之印、碧湖漁人、潤玉印(小白文)、潤玉印(大白文)、陳古璋印(長方)、陳古璋印(大方)、陳慶珪印、碧湖山房、聯芳蘭室、潤玉、慶珪、仁壽鏡(橢圓)。印文有朱文、白文,都是金石篆刻。陳慶珪是金湖鎮湖前村人,湖前雅號碧湖,並以碧湖漁人、碧湖山房自居。第一頁第一古印,是一方壽山石小長方印,刻小篆「偎紅」二字,有精緻的如意頭印紐,小巧玲瓏。「偎紅」這方印石正在我的手中把玩,我會盤亮它!聯芳蘭室偎紅倚翠,元.季子安粉蝶兒:「想當初倚翠偎紅,我風流,他俊雅」。一本《古畫大觀》都把我看得想入非非,是不是讓人悔過了竊玉偷香膽;還是我老年人僅剩的一點迴光返照?朝佛說「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去禪修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