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一朵浪花奔跑
家鄉有個珍貴且隱密的場景,讓我念念不忘,每當獨自於異地拚搏或在他國遊歷時,總有一股深藍在心間慢慢溢出,不會間斷,浸潤我的來處和去處。這股力量逐漸蜿蜒成一道海流,慢慢將我帶回熟悉的地方——前水頭深垵,「垵」,家鄉話是灣澳的意思。
前水頭深垵海灣不似海水浴場,沒有大面積的沙灘,海岸線附近佈滿礁石,也沒有救生員的配置和專人負責清整環境,缺乏完善的設施,少了現代化的便利性,倒是多了自然樸實的原始感。要走近這裡挺不容易,小徑藏在高大旺盛的雜草裡,要一步一步深入。每次我循著腳下的路徑潛入草叢,衣領和褲腳被野蠻的草葉糾纏,不禁反問自己:離島人想從小島走向外面的世界,追求開闊的精采與寬廣的發展,而我竟然待在這裡,身在草中,甘之如飴。
沿著前往水頭外海的將台仔路,穿越一段草叢,抵達深垵海灣,與海水相遇。靜默的心情被浪濤聲激起美妙的旋律,銀色的浪花就在不遠處,它帶著藍天白雲的倒影,一陣破碎一陣癒合,充滿能量。
聽著海浪敲擊礁石、海鳥的鳴叫、海風的鼓譟……,這些聲音不受拘束,隨性自在,我放下執拗的姿態躺在沙灘上,沙粒在耳邊滾過、在身上摩擦,微小的沙塵讓我察覺個體生命的存在感,同時也是提醒自己要放下自我。
稍微熱身,我嘗試赤腳在沙灘練跑。
讀高中時,參加過越野跑競賽,從金門高中大門口跑到湖下慈堤再折返,這段訓練促使我培養出只要步履不停,永遠都能跑在人生征途的精神。現在我也喜歡從前水頭老家慢跑到延平郡王祠、文台古塔、古崗湖、茅山塔等,加快或放慢速度的過程,調整內心,沉澱思緒。
在沙灘上慢跑的感覺比路面愜意,柔軟的沙粒讓僵硬的步伐得以舒緩,不用顧慮上下坡的挑戰,車子、路人和紅綠燈淡出視線,身邊的景物不再行色匆匆。沙粒墊在腳下,穩穩托住我的每一步,甚至可以微閉雙眼,披著海風跑進自我的內心,感受其中的別樣意蘊。
我謹慎地爬上深垵旁的海岸岬角山脈,這是牛嶺山落入海中的岩體,站在制高點,可挑望廈門、漳州、大膽、二膽、烈嶼、金門城等,我和塵世保有距離,再次看清浯島的輪廓和歷史定位。靜心冥想之餘,腳掌一陣搔癢,原來是數十隻螞蟻在我的腳邊尋覓食物,想起莊子說:「若物之外,若物之內,惡至而倪貴賤?惡至而倪大小?」「以道觀之,物無貴賤。」我掏出提袋裡的糕仔,將一小塊捏成細碎,灑在岩盤上任由牠們汲取,剩下的我就配著大紅袍慢慢享用。
在前水頭深垵海灣,我可以盡情當個隨波逐浪的人。從淺灘往大海跑,衝向迎面而來的波浪,直到海水淹到腰際後,再退回岸上;或者將腳底板往外側撇開,做出跨浪的動作,一個、二個、三個、四個地跨過……。陽光照亮海面,海水推移著我,我遇見童年的自己,他是如此純真不受羈絆,笑聲爽朗,心地柔順,他對我說:「摘取一朵浪花回去呀,那是與大海相認的標記。」
深垵海灣聚攏海天蒼茫與厚重的氣息,蘊含著寧靜與淡泊的能量,歷經沖刷洗滌,終能體悟致遠與明志的精神。我摘取一朵浪花開始慢跑,浪頭不肯停歇也不願意變老,但是人間季節依然在轉換,秋日已經站在浪尖,從遠處趕來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