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夢已遠—記馬祖行
許多年前,因工作去了一趟馬祖南竿。來去匆匆的行程,經過時間淡化,留存在記憶裡的實在有限,只記得車子在空曠的馬路行進,從玻璃車窗望出去,沿途可見許多軍事設施,如營區、碉堡、拒馬、標語、戰備道,一種近似母島金門的戰地氣息,讓人備感熟悉的離島景致。
猶記得當時曾以艷羨的口吻對同伴說,馬祖的軍事遺跡保存的比金門好。如今再訪,早已不是從前的所見所感。時間似乎是殘酷的,人也是無情的,在時代快速的演進下,所有意義深遠或具珍貴價值的舊物舊空間,失去功能後,一切顯得蒼白無力。
多年後的今天,再次來到馬祖,同樣是因工作而來,不同的是所有行程皆須我一人統籌。連著幾天,頂著34度的高溫,我與攝影師阿杰及攝助浩宇走訪了南竿、北竿及東引,為的是拍攝手邊正在編輯的一書中馬祖作家所提及的地景,也感謝有此機緣,才得以實地走訪並認識這幾座不同風情的島嶼。
我們不懼舟車勞頓,在有限的時間裡,馬不停蹄地趕赴,只為捕捉更多好鏡頭。無奈剛抵達南竿正準備開拍時,才發現烏雲密布。少了光影,只能意興闌珊地拍了幾處室內場景。所幸隔天艷陽高照,立即按原定行程搭上台馬輪,歷經兩個小時,終於抵達東引。吃完午餐,分騎兩台機車在蜿蜒起伏的道路上行駛,一路山景海景盡收眼底,美得令人驚艷。
來到位於世尾山山腰上的東引燈塔,環顧四周,只見浮雲在蔚藍的天空悠緩漂移,到處都是自然形成的懸崖峭壁,13公尺高純白色的磚造塔身與懸崖下遼闊湛藍的海水相互輝映,碧海、藍天、淨白的美景,令人讚嘆不已,宛如置身於希臘,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天氣實在太熱了。
迎著炙熱的陽光及潮濕黏稠的空氣,攝影師取好角度,架好攝影機,在拍攝的同時,每個人身上都冒著汗水,但我們從不敷衍退縮,又接續拍了幾個景點。夜晚沉沉地睡了一覺後,隔天一早便返回南竿,幸好還是豔陽天,補拍了牛角村、珠螺村、津沙聚落、福澳碼頭,接著轉往北竿,拍攝芹壁聚落及梅石營區軍官特約茶室等,領略了閩東堅韌樸實的建築風韻及馬祖列島的人文風情。短短五分鐘的影片,卻紮紮實實地拍了好多好多鏡頭,攝影師忍不住揶揄,幾萬塊的預算,被我們拍出了八十萬的規格。
憑藉一股意志力,去做自己有興趣做的事,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即便過程千辛萬苦,能完成在我心中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那種快樂與成就遠遠超過金錢所給予的。於是,我想起了年少時就喜歡看電影的我,第一次存錢買下錄影機,看著張藝謀《菊豆》《秋菊打官司》等早期電影時的滿足感,想起了遠赴台北誠品買下許多電影相關書籍,及參加文藝營影視班的情景,想起一路追看世界各國電影時帶來的愉悅,想起了跟著董振良劇組參與拍攝的微風往事,更想起了年少時夢寐以求想成為一名電影工作者的志向。
歲月悠悠,春春夢已遠,在體力漸衰年紀漸老的今日,有種「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的感悟。但無論如何,能重拾年輕的喜好,哪怕只是短短一瞬,我仍然格外開心,也格外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