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嗆蟹?蠘膎?說「膎」之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邦祥。
點閱率:2,453
字型大小:

膎,國語注音為「ㄒ一ㄝˊ」,但閩南語擬音為「kê」或「kuê」,網路上有多篇文章探討「膎」的讀音、意思,於字音部分終究隔靴搔癢,抓不到痛處,以下就多年困惑提出來與諸君參詳。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中稱:「以鹽醃製的魚蝦、肉類。例:蝦膎hê-kê(醃製的蝦子)、鹹膎kiam-kê(醃漬海產)、珠螺膎tsu-lê-kê(醃鹹螺)。異用字:『鮭』」。在我們金門常見的則有竹仔膎、蠘膎、蚵膎、豆膎、豉膎、雨漫膎(存疑)等。
查《漢語大字典》載:「膎:1、乾肉。又泛指儲蓄醃製食物。2、肉;肉食。3、熟食。」
  《漢語大詞典》中記載:膎xiê ㄒㄧㄝˊ,《廣韻》戶佳切,平佳,匣。干肉;熟食。漢‧揚雄《太玄‧逃》:「次六,多田不婁,費我膎功。」范望注:「熟食為膎。」
2019/3/12Thompson隨筆集有一篇〈鹹給、鹹鮭、鹹膎、鹹醢〉發表於網路上,其中引文尾端稱:「膎」字罕見,舊時用俗字「鮭」,今時用俗字「給」。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我也查了,但只寫了「異體字:鮭」。不知道我們查的是否同一本。
接著作者遍舉宋‧陳彭年《廣韻》、宋‧丁度《集韻》酌以清‧黃謙《彙音妙悟》、民國‧沈富進《彙音寶鑑》(這兩本都是閩南語語音的論著)用反切上字「戶」代表「匣」類聲母,證明臺灣閩南語白讀音多讀為k-聲母,如「猴、厚、縣、懸、汗」等字都是。「膎kê」的聲韻調完全符合古今音韻對應規律,詞義也與集韻釋義相合,可見「膎」字即是臺灣閩南語kê的本字。
作者用臺灣閩南語白讀音多讀為k-聲母,倒不如說上古音和中古音的不同。而事實上這就是語音顎化的現象,所謂語音顎化,就是指輔音受高元音的影響,而趨向舌面音的發音特徵。例如:ㄍ、ㄎ、ㄏ之後緊接著一或ㄩ,就會顎化成ㄐ、ㄑ、ㄒ的讀音。(我們如果細細比較:家、街、九、基、缺、邱、去、琴、孝、欣、香、興等字的閩南語未顎化或輕微顎化讀法,和國語注音完全顎化的讀法即可清晰分別。
作者又列舉:《集韻‧平聲佳韻》「戶佳」切下又有「鮭」字,注云:「吳人謂魚菜總稱。」《說文》段注也說:「膎,俗作鮭。」可見「膎、鮭」二字就「醃製魚類」的詞義而言,原本即是可以通用的。閩南語韻書如《彙音妙悟》、《彙音寶鑑》等,多半使用「鮭」字。此外,「鮭」字在《廣韻‧平聲齊韻》又有「古攜切」一音,注云:「魚名。」這就是華語「鮭魚」的「鮭」字讀「ㄍㄨㄟ」音的來源。至於上述「膎、鮭」二字中古音讀「戶佳切」,相對的現代華語則應讀為「ㄒㄧㄝˊ」。但別忘了不論《廣韻》、《集韻》、《說文‧段注》都是中古音,或使用近代音的人引用中古音的讀法。
最後作者下結論說:「由於現代華語『鮭』字常用音讀為『ㄍㄨㄟ』,與閩南語『kê』音不相對應;因此,就閩南語「鹽漬食物」義的『kê』音而言,使用『膎』字可以跟華語的『鮭ㄍㄨㄟ』做個明確的區隔,自然比用『鮭』字來得適當。」其實此中還有諸多問題,留待日後解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