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懷遠親.憶長老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台山。
點閱率:4,089

去年九月適逢台北市金門同鄉會成立五十週年慶,一個值得慶賀和回味的日子;想起遠別家鄉也已經半個世紀了,童顏不回換白髮,紅塵歷歷皆在目,在兵荒馬亂,流離顛沛的歲月裡,背向太武山.落了蕃、跑日本、823砲戰大遷台,行色匆匆,個中多少辛酸,人事幾經起落,令人不勝唏噓!在異地同是故鄉人,共飲異鄉水,漂泊在外求生存,同鄉會就像寒地裡端來的一樣熱茶,適時溫暖了遊子的心。
一萬八千多個日子過去了,離鄉歸鄉,往往返返,想家的那份情感從不曾淡化遠去。同鄉會就是一個家,這個家繫住了我們對故鄉不肯捨棄放下的執著,五十年前鄉賢前輩,在財力極其困難下,倉惶奔走、相互扶持,胼手胝足,集腋成裘,於民國60年4月創立了台北市金門同鄉會,一個在首善之區,能為金門鄉親提供急難救助,精神慰藉的自助團隊。首任理事長陳玉堂先生金門湖前人,原任職於國防部,由李良榮(22兵團司令)協調於民國38年9月到金門擔任縣長,雖然任期不長,但他深刻了解金門鄉親經濟生活困苦,許多人要到海外謀生活,寄僑匯回家貼補生活費,在外非常辛苦,面臨已成戒嚴管制的戰地,想要回鄉探親需經台灣再到金門,交通和安檢重重關卡成了最大問題,陳玉堂任同鄉會理事長運用他之前軍職的人事關係,設法解決了許多僑胞歸鄉之路的繁複手續,並借用他經營的金湖旅舍為同鄉會址,鄉親自國外回到台北,都先暫住他家和這裡,有前輩回憶道,回國鄉親人太多就打地舖睡,鄉親們難得相聚常常聊到天亮,等著陳玉堂理事長,安排軍機回金門,那樣的年代,回鄉一趟是不容易的事,但也更顯出鄉親鄉情的可貴,以及同鄉會前輩的熱心無私奉獻。陳玉堂先生與安溪籍的妻子葉秀鶴育有8子女,民國100年旅居美國的玉堂先生已是百歲高齡,國內外子孫有8名博士17名碩士,厚德載福報以子孫賢孝為人所稱羨。
創會大老之一楊水應叔,則由第二任到第八任,後因法令修訂必須改選,但大家都捨不得他卸任,因為他一人幾乎扛起了整個同鄉會的重擔長達22個年頭,也奠定了台北市金門同鄉會和諧,包容團結的特有文化,他任內成立歸國返金探親鄉僑服務處,籌設義山(公墓)為生活困頓的鄉親解決身故後事問題,設立助學金,募款購置同鄉會永久會館,編印鄉訊報導分享海內外鄉親消息資訊等等,「把鄉親的事擺第一,鄉親需求的事沒作好,我也睡不好。」這是他的口頭禪,他待人以至誠,處事公正負責,是後輩典範,王水衷任理事長時理監事會特聘任他老人家為永久名譽理事長,實至名歸。
2016年我成立台灣金門同鄉會總會時,他打電話勉勵我說:時局已在改變,要結合,台灣南洋和大陸的鄉親(同鄉會)力量一起為回餽貢獻家鄉努力,他特別嘉許總會成立的青年團,將來薪火相傳,才能繼續為鄉親服務。此時他已是95歲的耄耄高齡了,但仍精神奕奕心還念著鄉會鄉親的事,令人感動不已。不料2019年12月6日他老人家安詳辭世於台北市家中,享壽98歲,鄉親聞耗都萬分不捨。
回想兩位鄉賢長老,從創會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照顧的鄉親多到數不盡,故事說不完,但我們永遠記在心裡,因為同鄉會就是您的代名詞。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