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追根溯源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3,752
字型大小:

自晉朝開始,金門吳姓族人即有因官升調或因避災難徙居於此。唐初府兵校尉吳貴、隊正吳弼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此後固始吳姓族人源源不斷向外遷徙。尤其是唐朝中後期,災荒連年,朝政腐敗,中原板蕩,義軍四起,大批吳姓族人攜眷結伴由固始南徙。吳仁祿公族系為東南沿海較有影響力的入閩支派,本氏尋找祖源對接一直是我們不變的情結,老一輩因受戰亂影響無法延續尋根之行動,本次吳氏宗親參加無錫泰伯公祭祀大典活動後,再次前往祖地尋親聯誼,希望連結與加強兩岸的宗親情誼。
清明節過後,世界吳氏宗親總會第六屆理事擴大會及祭祖活動在江蘇無錫舉辦,本縣吳氏宗親組團參加,於4月8日至4月11日期間前往先祖無錫泰伯公(開姓始祖)墓園、常熟市虞山仲雍(傳代始祖)墓、及江陰市文化公園季子(傳姓始祖)祠。4月10日又至無錫鴻山吳文化廣場參加世界吳氏宗親總會舉辦之祭祖儀式及掃墓,來自世界各地的吳氏宗親約三千餘人,場面浩大,彩旗飄揚,在雄壯的樂曲《至德流芳》的頌歌中,朗朗乾坤,祥雲湧動,紫氣東來,盛況空前。
此次泰伯公祭祀儀式在世界各地宗親帶著虔誠之心,緬懷泰伯公的偉大品格與至德精神,讓同根同源同血脈的吳氏宗親們,從世界各地聚集於此,主要是深受泰伯至德文化及謙讓美德的感化與影響,而謙讓又是厚德載物的最高境界。孔子在《論語》泰伯篇中讚泰伯之盛德,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的精神內涵,體現在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能凝聚族人同心同德,為家族興旺,民族復興,世界和平,創造共贏,充分展現族人之向心力和凝聚力。恆念祖恩,飲水思源,傳承至德,增進宗親情誼,再創輝煌的「吳文化」歷史源流!「吳文化」雖然是吳姓發源地之區域文化,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乃參加這次祭祖活動之最深刻體認。
金門吳氏宗親也於4月11日至12日參與泉州吳氏宗親在吳氏合族大宗祠內,遵循宗祠古禮祭祖叩拜祖先儀式,緬懷祖德,光前裕後,凝聚人心,祈願兩岸一家親的情懷。大家用閩南鄉音熱絡交流,希望未來共同整理出一套完善的傳統祭祖禮,分享傳統文化、溝通血脈親情,也增強兩岸同胞的祖地認同。此次參加祭祖的本縣吳氏宗親中,年齡最大的是92歲的名譽理事長吳長壽與82歲的夫人林秀琴一起同行,讓我們非常感動。我也寫下「兩岸一家親」及「追根溯源」之書法共勉,以表感念先父曾教導我要崇敬祖先,飲水思源,唯有找到了根源,才能根深蒂固,進而成長乃至成功。我曾多次帶宗親去泉州尋根謁祖,前些年更是在福建泉州惠安縣尋根成功,也因此對兩岸一家親有了更深的認識。退休後,更加專注研究閩南文化演進歷史,希望以共同文化推動兩岸更多交流。
乾隆年間,昔果山吳氏開基祖先為求生計,由泉州府惠安鐵坑(亦即舊屬泉州府黃塘鎮海山大坪)長途跋涉來到昔果山,為翁氏家族長工,捕魚種田,後因勤儉樸實,與翁氏女結髮為妻而成家落居於此。兩百多年來,吳氏族人,燦揚家聲,綿延流長。樹有根則旺,水有源則流,吳氏族人聚集,念血脈相通之情,思同宗共祖之誼,闡揚祖宗榜樣、經典教誨,銘記德才兼備,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作事,處世樂善好施,明禮誠信,尊長愛幼,孝敬父母,團結友善,鄰里和睦,勤儉自強,奮發有為,此乃我們追根溯源之重大意義。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