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元宵十五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329

今年是我的本命龍年,第六輪,已進入古稀的老龍。那天FB見許兄水富說,他父親逝於正月初十,那不就巧了,先父水藤公,也正同那年正月初十過世,我時年十三。停靈在家,要等元宵十五過後才出殯,這是一個難過的元宵節。先父生於清光緒30甲辰龍年,逝於民國53甲辰龍年,享壽一甲子,到今天這個甲辰龍年,冥壽120歲了,留給我60年的思念!
〈元宵十五〉是我喜歡唱的一首南管曲,第一句就是元宵十五,《荔鏡記》中陳三五娘的故事,是五娘的唱段。二人相會於上元節,黃五娘投落手帕荔枝傳情,陳三為了一親芳澤,扮磨鏡工,故意打破鏡,到五娘家為奴三年,私相定情。林大鼻想娶五娘,賄官害陳三發配崖州,強行拆散雙人。這便是哀怨的元宵十五,幾經波折,最後修成正果-荔鏡緣。
今天在這個不宵禁的好年頭,元宵十五大放光明,紅燈串街,街頂如蓋閃爍天衢繁星,金亮巨龍袞袞耀眼。浯江街的「金門傳統音樂館」在許銘豐大師的指揮下,在火樹銀花的照映下,款款地演奏一曲一曲的天籟之音,有我的二弦、二胡伴奏。我也唱了〈金門詩酒之歌〉——我寫的詞,許銘豐作曲。〈元宵十五〉南管主題曲,我便放懷引吭開唱,呂坤和局長也上台持檀板助拍,兩個搞美術的檀郎,歎檀奴老矣!何曾識得嬌無那?元宵夜依然唱出淡淡的哀愁。
元宵節的重頭戲就是「花燈」,現在都外包台灣設計公司,製作大型的主題燈,配上大量省電的LED燈具,局部動態展示,城開不夜。小時學會自製關刀燈,到傅家花園圍籬砍下路竹,一人一節等人高,四分之一處,紮緊鐵絲做刀頭,十字剖成四根,刀頭內橫放一圈橢圓尖,撐成立體,貼上彩色玻璃紙,噴水繃平燈面。深喉部塞一塊地瓜,凹一小洞插小蠟燭,就可遊街示眾去了。直至蠟盡燈滅,或燈燒火化,才沿街巷摸黑回家,小時的印象元宵夜很黑暗,我不太敢出門。後來規定每店家,要掛出手製的花燈,我大哥就自紮一燈,我一旁幫手,貼上棉紙,他無師自通彩繪四面蘭草花,在店面高掛點燈。沿街光明精彩許多,走到橫街口老胡仔的湘菜館,一大把紙紮的菜刀,亮鏜掛滿店門口,刀口血淋淋有老毛的頭,我看到的是,國恨鄉愁的元宵十五。
從社教館時代,每年舉辦全縣花燈比賽,鼓勵各單位、各校學生踴躍製作參加,我當了十幾二十年的評審,閱盡千燈萬燈。我在沙中教美術兼工藝,教國三同學三五人一組,製作大型花燈。傳統工序繁雜,上課提柴刀出草,滿山砍竹子,回工藝教室細剖成竹篾,自創紮成海豚、飛機……等立體造型。首先要做大量棉紙繩,用棉紙撕條,捻成有兩耳的短細繩,漿糊紮貼竹骨每細節。每一個不規則框格,一塊一塊量身剪裁,貼上色紙、玻璃紙,再裝飾金點、銀線、花邊等,最後安電線裝燈泡完工。放寒假元宵送展,學生也樂得一些小獎。我家對面就是翁文林(曾得金門文化獎)的糊紙店,小時我常在他家鑽進鑽出,偷學了紮紙功夫,我與石頭也參加北門舞獅隊,在翁佬家學打鑼打鼓、弄獅打拳。街上李家可以買到台灣來,一綑綑兩人抬的竹篾,也有台灣印刷好的半成品花邊,所以紮紙工作就不必費時費工,但還是很繁雜。沙中工藝引進一台「高週波點焊機」,我教學生改用鐵線作花燈骨架,交接處一踩就點焊上,雖然方便許多,每一件作品總是要焊上千點百點,上課大擺長龍,煞費苦心。曾作過幾個能轉動的動態花燈,在傳統與現代、復古與創新兼容並蓄!
元宵後一日,殯儀館送沙中同事莊世平老師,浮現我小時的心情,也是元宵後送父親上山頭,做七摸黑金城公墓祭拜,寒天陰森恐怖,長年的元宵十五使我有點不快樂!我替官澳楊家廟大門撰、書一幅對聯,老楊請我喝春酒吃大餐,還送我一個大紅包,見紅心喜,稍有點快樂。楊國舅南來泉州,欲往廣東會師,得知陸秀夫背幼主崖山跳海,文天祥——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國舅亮節公携子,轉進浯洲官澳珠寶山下定居。另一位老楊每年都送來年禮,舊東門城下也請了春酒,酒後要續攤K歌,八十多大老,活力酒力不減,我敬謝不支,龍體欠安我沒去,只合弦管斷腸古曲,「草草離亭鞍馬」——上行杯。宣和間,上元張燈,允許仕女縱觀,賜酒,一女竊所飲金杯。押至御前,女誦〈鷓鴣天〉詞,貪看鶴陣笙歌,恐翁姑責一夜未歸,「竊取金杯作照憑」,徽宗喜,賜無罪並贈金杯。這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家,難得一個不掃興的元宵夜!大時代的山河歲月,無盡頭的動盪,何時能有一個真正快樂的元宵十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