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食不厭的花生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857
字型大小:

  在我以往的田調經驗中,每當春初二月時,農夫們在剛犁過的鬆軟田土上,一家人由老率小,踩出田埂中一個個凹陷小坑,隨後的人丟下一粒粒花生種仁,那時陽光在它們身後逐漸升起,把一家人三四條人影拖曳在泥地上,全家人出動耕耘的畫面,十分美麗,這就是金門農夫種花生的情景。
過了春耕,到了初夏,農夫們會吆喝著黃牛將花生纍纍的土豆藤,載到樹下陰涼處,農婦們就在涼風吹拂下,捻花生,新採收的花生叫「青嫩仔」,以大鼎煮的水煮花生,灑入薄鹽與八角、甘草,噴竄著香味,趁還些微溫度,可挑到市場叫賣,此時的新花生,對牙齒不好的老人,是久逢知己,開心得不得了。
  農夫種花生、煮花生、曬花生是一件苦差事,我旁觀,曬花生要十來天以上的工夫,且不能連日曝曬,在一塊空曠地面,將花生鋪平,接受陽光的洗禮,日出而曬,日將沒而收,裝回布袋,連續三五天,然後連袋風乾二三天,再搬到艷陽下曝曬三五天,要這樣循環曬花生,才不會因為曝曬過度而出油,那就不好吃了,也只有如此,才耐久存,不會發霉變質,這是水煮花生的工法,是金門的古早味。
  我從小愛吃花生,這是小時候可以垂手可得的零食,那時代,家家戶戶的鐵桶,都會存放一些花生,腹肚么,用以解飢。平常吃糜配花生,尤其喝地瓜湯配花生,那是天地絕配,口齒迴香,蕩氣迴腸,十分涮嘴。
  吃花生帶給我許多美好的回憶,小時候家住後浦街上,觀音亭邊有一位「培叔ㄚ」,他專賣「蒜蓉豆」,每次出爐,蒜蓉味香竄滿整條街,從街頭噴到街尾,叫人流口水,那時賣「蒜蓉豆」,是以紙張折成漏斗,舀入花生,論匙賣,我總是要存夠零用錢,才能解饞一次。
  後來家搬到南門的「石門內」,「石門外」有一位人稱「世貢伯」的,他開了一家不到四平米的小雜貨店,店裡茶米油鹽糖醋茶應有盡有,他是金門華僑中所謂「六亡三在一回頭」的回頭華僑,他身材高大,似有180公分以上,卻娶了一位不到150公分的嬌小妻子,記憶中這對夫妻經常在拌嘴、雜雜念,一種男尊女卑的觀念似乎是他們的家規。
  「世貢伯」用橄欖玻璃瓶裝著「鹹炒脆」,同時也賣小孩愛吃的糖果餅乾,因此我常去光顧,尤其每當南洋寄回來批銀,需要回信,因為他讀過私塾,認識字,綁小腳的祖母就要我牽她去請「世貢伯」回函,千篇一律都這樣寫:「我兒,來信收悉,披銀收到,望兒在外,自我照顧,家裡一切安好」之類的話,看久了,還念小學的我,也就依樣畫葫蘆,這樣省下祖母的潤筆費,轉變成我的零用錢,回一封信祖母會給我五毛錢,我和祖母雙雙受益,但後來錢還是轉向交給「世貢伯」,因為禁不住「鹹炒脆」的誘惑,不過至今我仍記得「世貢伯」的一手好字。
  金門傳統還吃一種「炒土豆」,那是帶殼的花生與海沙一起炒,因為鼎炒時,怕焦黑,必須勤於翻鍋鏟,以免焦掉,影響花生仁的口味,這種炒花生在金門已經絕跡許久,前些日子,我意外在廈門文园路萬壽山古玩城的一家「菜閣ㄚ」買到兩包「炒土豆」,不勝歡喜,那種熟悉的口味,不似水煮花生的硬,也不像電爐烘烤花生的上火,買到賺到,那是在吃一種童年的回憶。
  長大後,看古書,大家都在說花生種種好,比如清代《書》載:「落花生者,花落地即結果實于泥土中,奇物也。實亦似豆而稍堅硬,炒熟食之,似松子之味。」;《本草綱拾遺》載:「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滇南本草》載:「花生,鹽水煮食治肺癆,炒用燥火行血,治腹內冷積肚疼。」;《藥性考》載:「本品炒熟食用胃醒脾,滑腸潤燥」,古人經驗歷歷,我們只是誤打誤撞,沒想到連成一氣。
人稱花生是「長生果」,傳說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而我真是酷愛花生,我太太的一位姻親長輩,將近百歲,植了一口假牙,花了一百多萬,就只是為了能夠嚼花生,看來愛吃花生的,不只我一人,真是所謂「德不孤必有鄰」。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