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關係面面觀
炙熱的天候,火氣無來由上升而莫名獅吼的,總引起旁人的側目;他們的內心世界,究竟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無論有攻擊性或無攻擊性,醫護與候診的病患,處在不安的環境是必然。
先天的遺傳或後天的壓力,遇上了,唯有面對現實,千萬別諱疾忌醫。淺而易見的,除了患者本身的配合,家屬的關懷是修復的必經之路。但島嶼小,許多人明明生病了,就是不承認自己有病,反而將罪責歸屬他人。不願面對的結果,即是越陷越深。尤其一旦停止用藥,沒有人知道這一刻好端端,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
無論急診、門診與病房,好醫護亦要遇到好病人,別說生病最大,老爺夫人理直氣壯,要求優質服務,一個不開心,喧囂謾罵嚇唬誰?試想,就一家醫院,人力都在吃緊了,有本事別紙上談兵,就再撈一間醫院來吧,讓鄉親有其他選擇。
除周遭多起,就親身經歷,父親罹癌必須赴台治療;母親中風後送又安寧返鄉,皆是當年醫療的不足,除了遺憾只能流淌不忍的淚水。我不畏懼當年的高官,在報上批判醫療不足未盡力,多個家庭破鏡不能重圓,大官在哪裡?
許多人說一定被封殺,因大官只聽好話。而當年不畏強權的主編亦不怕被摘烏紗帽,我不但成了固定班底,且是諸多名人在意的鍵盤手,不知什麼鳥事會出現在文字裡。
經歷過的總有記憶,至於我所謂的那位大官目前還在位置上,非但不生氣,反而更努力,有天遇著了,笑笑地指著我說:「有看到妳寫的……」
多年後,看到醫療的進步,雖然追不回我的父母,但看到他人美滿的家庭之延續,可以在金門治療,一如文壇的某位大老罹癌十幾年,目前在金門醫院固定回診,不必奔波來去,這是一大福音。
近些年來,金門孕育出多位優良醫事人員,在各個領域表現優異,頗受好評,歷年來亦獲頒諸多獎項,如:醫療榮譽獎、三等衛生福利專業獎章、衛生福利部醫院資深典範獎、優良醫師獎、優良護理人員獎、閃亮新人獎……等等。
一股熱忱,夫妻檔、兄弟姊妹檔,分布在醫院的各個科別與樓層,為守護鄉親的健康而努力,同時亦下鄉為偏遠地區的鄉親服務。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不懼病毒的威脅,堅守崗位。
身處離島,受限於環境已有諸多不便,提高整體待遇才留得住好人才。但是一邊調薪,一邊縮獎金,東扣西扣今年打八折,明年難道要打到骨折嗎?莫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