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內海風波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金榮。
點閱率:2,860
字型大小:

金廈一洚水,短短的,淺淺的內海,自古交通快捷便利,過水來的人常自稱為內地人。
兒時沿著南門海邊,放眼望去,看得到夏墅岸際停泊的船隻,喜愛哼唱熟悉的童謠《草蜢公》:「草蜢公,穿紅裙,卜去哪兒?卜搭船,船去哪兒?船拍破了,船枋呢?船枋燒灰了,燒灰呢?燒灰賣錢了,錢去哪兒?錢娶某了,某去哪兒?某去同安食菜脯。」
細數金門、廈門兩地民國以來正式的客運通航紀錄,1912年至1926年資料,每日皆有往返廈門至金門航班,金門停泊點位於金門西南部的后浦港,航程約28海浬,每人船費約小銀4.5角。
根據〈1933年間內海航運情況表〉僅一家金星輪,屬於金門輪船有限公司,地址設在廈門市打鐵街渡頭71號,經理是陳智澤。筆者所收藏的一些早期廈門華僑銀行票據,金星輪同時也代理收領僑匯業務,票券除了蓋公司印章,陳智澤亦背書負責。一張1936年金星輪的票據,說明是在海軍廈門造船所(海軍造船廠)進行年度維修。而〈1936年間內海航運情況表〉顯示,還是維持金星輪一家經營,地址改為廈門市磁街,票價0.5元。
抗戰勝利後,1947年登記同順輪一家,專走金廈航線,船主是鄧敬德,總噸數為22.56,可運乘客70人。另外1947年間,廈門內海客貨木帆船、汽船約有40餘艘,航行線路北至同安,南至南太武,東至金門島,西至漳州。
廈門港的外航道是由青嶼和五膽島之間,進入鼓浪嶼以西水域,長約14公里。1949年9月30日,金門宣布封港,不准船隻進出,大陸5000噸級輪船改由浯嶼進出,該航道較之青嶼航道窄,水深在10米以上,走向與青嶼航道平行,長度接近,位於青嶼航道西側。
古稱浯洲嶼的金門和浯嶼(可扼大、二膽之險,水道四通,又稱五澳)常被混淆誤用引述。清人李廷鈺所撰《海疆要略必究》根據採訪航海者的經驗,描述浯嶼航道說:「上勢青嶼,不可太倚,浯嶼後有九節礁,兩邊門俱可行,浯嶼尾下門上落,宜倚東勢過。下有麥穗礁,宜倚東行之。」
浯嶼為泉州同安、漳州海澄兩邑門戶。明洪武20年(1387年)設浯嶼水寨,所轄汛地,由岱嶼南接漳州,分兵4哨,出汛時1屯料羅,1屯圍頭,1屯崇武,1屯永寧。每汛與銅山(東山)、南日兩寨及浯銅游兵合哨,嘉靖間移至廈門。嘉靖39年(1560年)倭寇得知金門守軍兵虛,從料羅登岸洗劫全島,禍害情況慘不忍睹,史稱「庚申之變」。
2001年恢復中止52年的金廈通航,乘坐太武輪,由料羅啟航,經大膽、二膽海域,清清楚楚看到南太武山下的大小諸島、再由廈門引水人領航進入廈門港,停靠和平碼頭(舊稱太古碼頭,英商太古洋行於1880年在海后灘原島美路頭修建的太古浮橋和躉船)兩岸鄉親半個世紀後的重逢,歷經人間生離死別的種種變化,內心百感交集。
六月天,七月火,像極了目前停滯交流的兩岸關係。小三通的船上擠滿往返的乘客,各有心思與目的地,人聲鼎沸,靜止時還有些鏖糟氣氛。海上藍天白雲清澈明亮,燥熱的內海暗伏風波,依然不敢想像和預測未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