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夏興三內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為學。
點閱率:2,892

  根據民國66年丁巳,我金門下坑26世,澎湖二崁10世裔孫陳棋頭先生在其〈吾下坑陳氏由來概略〉所述:
至唐末之亂後……祖通授節度使,據「淵源沿革志」核稽,祖通即吾譜載所謂:五季間,從王審知而來泉之晉江陳卿村開支之世祖為考焉,則為吾族支源世祖。厥後支出,在南渡之季,二三世系中之一堂兄弟,有數位入浯,始祖六郎公開支下坑,而為吾族始祖也。
可見,我下坑村陳姓開基始祖,乃有宋南渡金門的陳六郎!
  陳六郎當年的居第,在成功村往夏興的斜坡旁,如騎車或乘車,稍不留意,咻一下就過去了。
  目前通往夏興陳氏大宗祠的另闢有一條通道,路甚窄,一上斜坡,豁然開朗迎來的是一座古意盎然的古典建築,那就是重建於清乾隆年間,於民國二十年和民國八十七年,兩度重修的陳氏宗祠。
  六十多年前,從宗祠前面的小平地往外的通路是一條溪流,因為下大雨後溪流湍急,所以在其上鋪了木棧道,我們上下學常從橋上的木板走過去,因此先賢們把此地叫做「橋內」,有內就有外,一入橋內,就等於進入夏興村界了。
其後聽說,橋內另有一名叫「轎內」,「橋」和「轎」的閩南語讀音相同,相沿成習,目前橋內和轎內(裡)都有人叫。
國軍進駐以後,阿兵哥為了區別駐地,就把宗祠所在地叫「小夏」,其東北勢較大的聚落叫「大夏」,隨著駐軍撤去多時,目前已經很少聽到這樣的暱稱了,好懷念啊!
再說「四扇門內」(四家內):
  說起四扇門,我的精神就來了,因為這是我兒時活動的場域。就在六年多前我在退休之前,向金門陶瓷廠客製化訂做了兩百瓶退休紀念酒,就是以四扇門當背景,而原繪製者就是著名的畫家張旭光先生,他是在民國九十九年應邀來金作畫,就住在當時的冠城飯店(今八二三行館),巧的是就在三十三年前的民國六十六年,水墨畫大師席德進也選擇此地作畫。
四扇門和四家都不是地名,四扇門是因為此地原有一座有四扇門的大門,當年大門一關,四家的子子孫孫都可以在門內安安穩穩的睡覺休息,兒時,那有冷氣,連電風扇都很奢侈,漫漫長夏炎熱燥熱的晚上,我們習慣晚上不關大門睡覺,有的睡在大門口的磚坪上,有人甚至爬上屋頂的磚坪睡,我有懼高症,只好選擇門口埕或側門的通道。
至於四家,就要說一說我們家族了,我們東宅派,又從東洲分衍回夏興,數傳到某世代,剛好有四房,其下一代,又繁衍了四房,其後有了大四家和小四家之稱,無論如何,四扇門內也好,四家內也罷,就都是一種畫地為界,宣示主權的行為,但是我寧願相信先賢的智慧。
最後談新厝內:
新厝內就是現今的太武山下民厝(原聚昌民宿),它是在夏興三內就有內外關係的建築,因為除了主體建築,他宣示所有權的方法是用圍牆去別內外,從始見到現今,一直保持本本的面貌,因為已是東半島著名的民宿,知曉的人很多,但透過拙文,諸君仍不難感知這棟從1899年,就矗立在地球上的雄偉華麗的建築,因為她,更多人知道夏興,也因為她,更多人選擇她既古典又浪漫的建築氛圍,有空不妨親自體驗一下!
夏興應該不只有三內--橋內、四扇門內、新厝內。門外門內、村外村內、牆外牆內,各有各的風情,也更有各地美景,有空路過夏興,何妨來趟知性之感,感受一下夏興風情,我可當義務嚮導喔!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