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簪上的風光
老家祖廳有一對大門,自我懂事以來一直就在那裡,如此而已。
小時候每當熾熱的夏天帶來蒸騰的氣溫時,午後,我喜歡躺在祖廳前簷廊的砛墘睡午覺。砛墘的鋪裝由大塊的花崗石石板組成,冰涼的石板可以降低身上的躁熱,偶爾吹來一陣清風,汗珠從額頭、鼻子和臉頰滾落,暑氣也跟著消散不少。
炎夏壓制我的活動力,但不能剝奪我的注意力。躺在砛墘乘涼的時光,一對被忽視的門簪映入眼簾,其唯妙唯肖的雕刻似乎存有精魂,一陣風一場雨讓它的形象更加充滿律動和光彩,深入腦海,讓我看得目不轉睛。
大門存在的本身沒有被賦予意義,我卻總是想挖掘門裡門外隱藏的故事,彷彿追尋這些意涵,就是我生活的喜悅和生命的本質。
祖廳大門的上門框有一對紅木門簪,簪頭是立體六角形,正面以透雕雕飾鑲嵌進木框裡,紅漆油飾再安上金箔,木框的邊沿刻著祥雲紋,通過刻鏤的線條深淺變化,營造層次感;簪頭側邊的正下方、右下方和左下方有淺浮雕雕刻,底部以紅漆襯托,再貼滿金箔,更加華麗精美。
門簪,用來串聯連楹和門楣的構件,具有鞏固門框的作用。向前水平突出,與地面平行,與門楣垂直,材料主要是杉木、樟木、松木、柏木。前端粗大,多為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花瓣等造型,後部細長,類似插立髮髻或連冠於髮的髮簪,所以稱為門簪。後來因為審美需求,門簪被精雕細琢,正面採用雕刻或彩繪,裝飾吉祥圖案或祈福文字。
祖廳大門門簪的雕刻,注重整體結構的平衡和穩定,採用左右構圖,塑造相互呼應的特點。細看龍邊的門簪,正面刻著一位帶紗帽穿朝服的天官,留著美髯,他右手托著腰帶,左手捧著如意,一派雍容華貴。身後有仕女持儀仗扇,展現天官賜福的威儀。天官的腳邊跟著一隻回頭的鹿,鹿自古是吉利、美好、和諧的象徵,是福祿和爵祿的載體。
再看虎邊的門簪,正面構圖與龍邊相似,只是天官換成左手托著腰帶,右手捧著如意,手持儀仗扇的仕女則微微低了頭,福鹿換成一隻昂首的仙鶴,鶴喻意長壽、高雅和純潔,為祥瑞之兆。鹿諧音六,鶴諧音合,鹿鶴的組合有鹿鶴同春、六合同春之意,蘊含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的祝福。
門簪正面的兩位天官,他們的視角略偏,視線朝祖廳大門的正前方交會,庇佑處在這個神聖交會點的人,福祿壽喜,吉祥如意。意趣,能讓人產生一種無限的想像,我在祖廳前反覆測試,尋找最佳的視角,想要看清天官堅定肅穆的眼神,也希望自己被看見、被眷顧。
門簪起源於漢代,遼、宋時期均為二個,金代開始增為四個,型態種類也變得繁多。門簪起初是結構作用,具備實用性質,隨著審美意識和藝術體驗的提升,門簪從功能構件轉變為裝飾部件,增添豐富多彩的紋飾樣式,同樣地,越富麗華貴的修飾,越能彰顯這家主人的身分地位,門簪的裝飾物又具有象徵作用。
浯島鄉諺「有水頭富,無水頭厝」,前水頭聚落的房子其精巧細緻的建築裝飾物,是在地、閩南與海洋文化的融合,值得再三品味。我家是文資局認定的近百年「歷史建築」民居,是身為出洋客的祖父發家致富後,帶回南洋的建築風格,結合閩南的傳統設計,興建這棟雙落大厝加右護龍後落疊番仔樓。整個聚落現存原件的門簪為數不多,採用上好的木材、精緻的雕工、珍貴的金箔、天然的底漆之門簪更是稀少。這對門簪不僅串聯連楹和門楣,還銜接南洋與閩南、本土與世界,當然,也串起我和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