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遊北疆
日前響應兄弟楊誠國的邀約,和親朋好友相伴悠遊,終於看到以前出現在課本中的新疆,進行十二天的遊程。久聞新疆之美,對其特殊的地理與文化一直懷有好奇與憧憬,趁著這次旅程一窺有別於我們中原地理與文化的新疆之美。這次的行程,雖然有些景點超出了我的體力極限,但在同伴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和內人最終成功地完成了這次人生的遠行挑戰,收穫頗豐,並經歷了許多前所未有的體驗,藉此與大家分享。
行程中讓我印象深刻之景點如下:首站為獨庫公路,是大陸邊防重要道路,其工程比台灣當時的橫貫公路更為浩大,由於地勢險要,挑戰性非常大,所以犧牲很多人,同時也創造許多奇蹟,塑造許多獨特的奇景,供遊客攬勝。途中經過的唐布拉森林公園,如詩如畫的景觀,集山川、湖泊、溪流、丘陵、山石、野花美景、雲杉草原……等,形成一幅極美之天然畫廊。連接那拉提空中草原、河谷草原、蟠龍古道,更是美不勝收,壯麗刺激。高山沙漠間難得一見賽里木湖,號稱為地球上離海最遠之內陸湖,更是感到驚奇,碧藍的湖水,縈繞周邊之雪山、森林,真讓我們流連忘返,如詩如畫的景色,讓其擁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之唯美稱號。
魔鬼城又是另一個奇景,為一處於戈壁沙漠所形成的特殊風蝕地質景觀。五彩灘的形成原因又有異於前者,它是受水流侵蝕切割與風蝕作用而形成,使平坦的沉積層沖刷成陡峭的彩色丘陵地貌,這使我想起昔果山與中山林一帶的紅土蝕溝平台,小時候我經常在光禿的平台上欣賞美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感覺,只是現在這一帶已綠化成功,植被覆蓋,但若徜徉在中山林的蝕溝,欣賞其特殊景觀,也別有一番滋味。接著,我們遊覽了喀拉斯景區,那裡多樣而豐富的景色令人陶醉。值得一提的是「喀拉斯」在蒙古語中意為美麗、豐饒和神秘。遊覽過後,我們深刻體會到當地人所說的「一台三村圖瓦人,五湖四海泰加林」的意義。其中的圖瓦人,根據《新疆圖志》的記載,乃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他們的文化獨具少數民族的特有風格。在可可托海,我們除了沿途欣賞到綠意盎然的叢林,還驚喜地看到因天候變化而呈現出金黃色的杉林。那裡的藍色河灣和斷裂的峽谷交織在一起,宛如人間仙境。尤其是花崗岩的地質,與金門的地質相似,讓我倍感親切,只不過這裡的地層歷經悠久的歲月,形成更深更廣的地貌。
「天山天池」這個名詞,我在高中地理課中首次接觸,除了感到神奇,還憧憬著有朝一日能親眼目睹它的真面目。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雖然我在七十幾歲才得以看到,但依然感到無比榮幸,能親眼目睹下雪和天池周邊的美景。聽導遊說,許多遊客常常因天氣變化而無法見到這一景象,這讓我的體驗更加珍貴。最後,令我驚奇的是吐魯番的坎兒井。這是一個結構巧妙且神奇的水源系統,由天山的雪水滲透至地下,經由豎井、暗渠、明渠和撈灞等四個部分組成。這似乎是上天賜予這片土地的恩惠,更令我敬佩先人的智慧,他們能在這片極其困難的沙漠中發現生命之泉源。這也讓我聯想到金門古河道的沉積層所蘊藏的地下水,正是因為先人們的智慧啟發,如今成為金門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們應該感恩上天的賜予,並衷心保護和珍惜這份珍貴的資源。
走訪北疆景點,領略獨特的魅力,彷彿重溫了童年時期對家鄉之美的感受。作為終身致力於自然生態、地質環境、科教文化研究者,我深刻體會到地理與歷史文化之間的密切聯繫。由金門地理地質景觀及演化過程,聯想到新疆的地理地景與社會文化的演變,儘管兩地的特殊地質和地理環境有所不同,但印證了日本明治大學教授武光誠在《歷史是誰改寫的?地理知道》中所強調的法則,地理與歷史之間的關係頗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在天山以北,我沿途發現與金門相同的花崗岩地層,這讓我驚喜不已,感受到這次旅程的價值,那種找到原鄉的感覺讓我倍感興奮,真是一次難忘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