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走過後浦街路
廂型車從湖下出發,走慈湖路、光前路,右轉民權路西南門里公所,經過金城國中側門圍牆,向左銜接民族路再右轉西海路三段,到浯江北提路左轉,不到三分鐘,就在迴龍宮附近、北堤路邊停下。
我們一行八個人,藉著月光,沿著民族路九十三巷,向西前進。
七月流火,夜色墨默。沒幾步便走下斜坡,斜坡下右手邊,標記早餐店已經睡了──跟其他販售獨門粥麵湯水的早餐店不一樣,標記集各家之大成,灶台看板上的菜單,密密麻麻寫著各式粥類麵線類麵類飯類還有豆漿蛋餅香──夜未深人卻靜,聽不到晨間來客此起彼落點餐鼎沸人聲,也看不到室內高朋滿座外加門口排隊的人龍。
不遠處,五弄尾端的三犬西餐廳還沒歇息。一九七○年代末期在珠浦北路上前衛開業登場,取名三犬,別有寓意,希望餐廳生意興隆如犬汪旺旺。當年店裡別樹一幟黑白強烈對比的嬉皮裝潢,一時引領風騷。我的少女時代,荷包不夠大膽,始終不敢推開厚重的門進入,此去經年始終緣慳,直到離家二十年,我才初嚐三犬A餐B餐的平價美味。三犬後來輾轉莒光路、民族路巷弄裡,招牌的黑胡椒醬通心麵、炒飯、蛋包飯、雞腿排、聖代香蕉船……一路從北門、西門飄香到東門,倏忽將近半個世紀。
夜色墨默。老縣長王玉白題字的「金城鎮東門菜市場」也睡了。
想像、還原一個甲子之前,東門代天府池王爺宮前,曾經是一口(魚逮)魚池。一九六二年後浦開設環城道路,將(魚逮)魚池填平後,池的這一端闢建為民族路,池的那一端興建水泥建物,一九六五年元旦正式啟用東門菜市場新建水泥攤販市場,分成一百零四個攤位,為東門市場初期樣貌。浯島戰地政務、十萬大軍的年歲,每天天未及明亮,軍用卡車、草綠伙伕兵摸黑,蜂湧的人潮將外菜市擠得水洩不通。
沿著莒光路一段繼續前進。兩岸開放觀光,小三通往來密切、小額貿易風潮蔚起的那些年,「大陸街」的稱號風風火火了好長一段時間,來自大陸的水果雜糧、骨董珍玩、南北貨品……都能在此一站式購足。夜色墨默,駐足靜聽,石坊腳、大陸街地底下,是否傳來陣陣流水聲潺潺?那是早年由後浦北門外長安山匯流經石坊旁的通海溪川,名喚「濁(糟)水溝」。
洪乾祐小說《宿世緣》裡描寫「……三人步出黃家,繞越過池王爺廟前的池潭。……沿著濁水溝的路朝前直行,到一座清朝光緒年間築造的石橋,轉左走進另一條直道……。」寫的是民國四十年間,春日夜遊後浦東門場景。
走過建立於清嘉慶十七年(西元一八一二年),目前金門僅有的一級古蹟「邱良功母欽旌節孝坊」、以及肇建於唐朝德宗貞元年間的靈濟古寺,再經過莒光路29巷(香香巷),趕在亥時前抵達位於後浦大街、創立於道光一八三二年的存德中藥房。燈火明亮,人群麇集噪聒,就等老闆「囝啊」話音一落,好戲上場。我們即將觀賞、並且參與融入百多年歷史的店窗打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