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上武夷山 尋大紅袍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2,814
字型大小:

品茶會開始,好整以暇,靜觀以待。
第一泡,武夷紅茶,茶湯金黃明亮,眾人一口飲下,讚嘆:「好茶!」
第二泡,武夷岩茶肉桂茶,清香四溢,啜飲入喉,回甘。
眾人開始躁動。來個大紅袍吧。喊叫聲此起彼落。
第三泡,大紅袍上場,一人一杯,熱氣氤氳上升,一口啜下,群聲嘩然,驚呼:「啊!這味道就對了,是爸爸的味道。」
幾乎是異口同聲。咦!這趟武夷山之旅,人人心口有個公開但無法說出的秘密,難不成大家都為找尋大紅袍而來?
昨日爬天遊峰,今日飲茶,頗有苦盡甘來倒吃甘蔗之人生況味。
熱氣在體內流竄,石階往上,就像滾開冒泡的熱水,煙霧氤氳,裊裊上升。時而佇足歇息,但見群峰環抱,茶樹沿梯田而立。愈往上,朝下望,一泉碧水靜靜徜徉山谷,陽光灑下,明亮的光圈,一圈圈、往上。
台階,數不盡,只要埋頭專注,拾級而上,便不難攻頂。專心一志,這是工作上歸納出的心得,用在爬山相差不遠。
爬山我屬幼稚園,所以埋頭趕路,舉步拾階,同時心中數數,從一到十,反覆默數,如遊戲般並不枯燥。偶而喘息抬頭往上望,只見台階成一線連綿到天邊。天遊,陡峭岩壁,萬仞千,雲霧繚繞,疑是神仙居所。
神仙下凡,化身為人類的母親,其中一個是我阿母,起早睡晚,守護著一家人。天濛濛亮,雞剛啼過,她煮好沸騰的水,沖泡一壺茶,茶是最上口的正宗大紅袍。一口茶,配上剛炸好的油條,熱騰騰的,用竹籃裝著。鄉下的早茶儀式,如此日復一日。
寒冬,東北季風狂肆異常,手腳正為凍瘡所惱時,一杯大紅袍,香氣上揚,以最美的姿態,留駐我的童年風景。
或許是緣由身分證上有福建二字的註記,有生之年,該走一趟武夷山,彷彿是與自己的世紀盟約。何其有幸,這次武夷結伴同行者,大都是來自島鄉,有共同的成長經驗。
一群人,說說笑笑出發登山,走著走著,就走散了,剩我落單一人。一個人的腳程,清明、隨意、自在。不禁想起出發前夕在老家,與家人談起武夷山,爸爸來過,自己爬上的,姊姊來過,坐轎。心想,我只要靠自己雙腳爬上山頂,就算過關了,還可在姊姊面前耍威風。
爬完天遊,就來遊茶園,尋大紅袍。
滿山遍野的茶樹,綠油油一片,如校外教學辨識肉桂品種或大紅袍母樹六株。茶廠走一遭,才知製成工序手續繁瑣。從採摘,經曬青、炒青、初揉、複炒、複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揀剔、複焙、再簸揀、補火而製成。這是傳統的手工,當然現在製茶機器可取代了。
大紅袍有個美麗的典故,明朝進京趕考的讀書人,途經武夷山寺,突然得病,由寺中和尚以大紅袍茶湯治癒。高中狀元後,以其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感謝。屬於我的大紅袍故事,則另有版本。窮鄉僻壤的村落,砍柴火的樵夫,出海打魚的漁夫,上山種植的莊稼人,工作歸來,斗笠摘下,天井長廊上,擺著一壺淡薄茶色的大紅袍,灌滿杯,一飲而下。我的童年,以及許多與我年紀相仿的人,看著這一幕多少回,長大後,離了鄉,不敢使壞,人生道路也不岔途。
一壺大紅袍,走過清貧歲月幾許。
這樣想來,登武夷山,不光是登山而已,暢飲大紅袍,意義非凡。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