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唱花崗石縫中的文學之歌
《金門文藝》自二○一四年復刊迄今,已匆匆走過十載寒暑,一路走來沒有大風也沒有驟雨,編輯群相處愉快,投入參與的每位夥伴胸中自有一片陽光,這道陽光照亮了《金門文藝》前進的路程,也增添了我們連續跨步向前的勇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無怨也無悔。
這個時代在國內發行純文學雜誌刊物,普遍認知八成都是虧錢的投資生意,能夠繼續支撐辦下去的力量,除了時間、人力、財力外,更重要的是一個堅定的信念,告訴我們《金門文藝》不是生意,而是理想。生為金門人,自認為辦一份足以代表金門地方文學門面的文學雜誌,應該是金門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文藝編輯群有了共同的想法,不計名利,樂於奔赴完成這項使命,讓我深受感動。經營企業數十年,明白一個企業的成功,團隊裡必須要有一隻肯走在前面的領頭羊,方向確定之後,在各個崗位上默默奉獻,一步一腳印,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任務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金門文藝》十年來,在全國各大書店上架公開展售,每次踏入書店,我總會去尋找它的芳蹤,有些時候發現它被放在並不顯眼的冷僻角落,靜靜等待知音的出現與青睞,不覺我見猶憐,畢竟在這個年代願意走進書店,肯駐足在文學雜誌書架前端詳翻閱的文人雅士,已是日益減少。
回想起二三十年前,我公司所在的台北市師大路,短短百來公尺就有五家書店,規模也不小,如今只剩下「全國最便宜」的水準書局與屈居在地下室的二手書店(華欣書店),太多電傳媒體資訊佔據了大眾的目光和聽覺,堅持以紙本閱讀的朋友,似乎成社會上貴族的少數看倌,捷運公車上偶見捧書閱讀者,則必肅然起敬,升起恭敬之心,也隱含著同溫層的相惜之情吧!
進駐在全國書店角落的《金門文藝》,有時會收到讀者知音的回饋,他們的來函肯定《金門文藝》出版文章的水平、編輯內容、插畫、配圖乃至雜誌版面設計的精巧用心,當然您的訂閱、以及捐款資助的愛書人,更是帶給我們最大的實質獎勵與精神鼓舞。
時間是人生的一道檻,無論是經營企業、婚姻,或是任何關係,因時間而產生磨損在所難免,熬不過的則悄然消逝於眾人視線之中,市場的現實與人性的涼薄,其殘酷與嚴苛不喻可知;如今《金門文藝》已堂堂邁入十周年,這不足A4見方的雜誌,承載著許多金門藝文人的直爽熱忱。十年前,從長慶兄手上接下這個重任,便一股腦栽進復刊雜誌,這份傻勁,十年前如此,十年後依然如此,我們將繼續灌溉呵護這棵長在石縫中的小樹,也希望不負長慶兄所託。
特別感謝孜孜矻矻的編輯群夥伴,在個人工作之外,還要肩負投稿催稿校稿版面設計鋪貨上架等等重要任務,不管有多繁忙,十年來從未斷刊過,委實不易。祝願與《金門文藝》相識相惜的你,都能感受到這歲月淬鍊帶來的厚度與溫度,人生成就了文學,文學則豐足了我們的人生。(稿費捐金門家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