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屋、創生以及藝術大夢

發布日期:
作者: 翁翁。
點閱率:1,203
字型大小:

  時間跳過午夜,山谷的小路一片漆黑,只能靠微弱的車燈緩緩駛向導航設定的民宿標的。這處位於新潟縣十日町的獨棟民宿,看著還算新穎,建蓋在山谷斜山坡的一處平台。可俯瞰村落的住宅群,不知道是入夜深沉還是原本就面臨廢村,幾乎看不到村落裡的人煙。幾盞微弱的路燈若有似無,在漆黑的夜裡象徵性地宣示村落的存在。從東京趕來的大女兒小心翼翼駕駛租車直嚷好可怕,我說還好吧,至少有房屋有路燈,我告訴她小時候在金門的黑夜經驗,那種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才是真正的暗夜,外加氣氛緊張的軍管戒嚴,彷彿入了夜,生活就斷了片。來台灣後幾乎就沒有感受過真正的黑夜,只一兩次在山上夜宿時,才有機會重返少年島嶼的暗黑經驗。
  有趣的是民宿主人把溫泉湯屋,獨立蓋在主建物一旁,約莫三層樓高的木造小湯屋,兩座超大浴缸以半露天的方式騰空架高,有屋頂但不設牆面,夜晚泡在浴缸裡,可以俯眺黑幽幽的村落、遠山以及閃著星光的夜空。但湯屋的燈光,卻不時引來一隻隻臭蟲,聽說是越後妻有一帶,近些年受氣候因素才獨有的季節特產。
  上午從台北出發,妻子、小女兒和我,專程參訪三年一次的大地藝術祭。午後抵達新潟機場,轉乘新幹線,一個多小時後抵達越後湯澤。大女兒已經租好旅行車,在車站周遭繞了幾圈,等著與我們會合。
  十日町一帶,以日式傳統老屋為場景的展區域不少,這正是最初創辦大地藝術祭的立意之一;活化老厝,在舊空間裡創造新意象。更重要的是號召周遭住民一起參與展區的維護、解說與管理。讓沒落的村子能重展新機,為空寂蕭條的聚落吸引過路或專程前來的旅人。
  以傳統老屋佈展的形式,堪稱大地藝術祭特色之一,受限於既有的空間、光源及建物老舊的條件,你會發覺裝置的發想,較多的是就景佈陳設;以既有的概念就老屋的空間進行裝置。常見以麻線、繩索、金屬絲線、網格甚至廢棄物為媒材,經過縝密交纏釘扯,或是如雨穿射而下,把整座屋內空間佈設出對於童年或過往歲月所積累的鬱悶、密閉、苦楚等等幽暗不悅的記憶印象,藉老屋的荒頹敗落與破舊傳達情緒。在幽暗與陰霉的屋裡,你只能懷著沉重,感受空氣裡的幽微與感傷,往往待不過五分鐘,按著指引上樓下樓,急著著離開現場。
  一回,我們摸索陌生的路徑趕到展場時,正臨關場時間,正在關門的志工默默解開已經上鎖的門扇,仍熱心地引導我們進入觀賞,敬業的態度令人感動。還有一次,抵達另一處老屋展區時,已超過關場時間十來分鐘,我們抱著既然都來了,就在老屋外繞繞走走也好的心態。未料昏黃中一台胖卡緩緩駛近,約莫四十歲穿著背心的中年志工拉下車窗,問我們打哪來?一聽說是從台灣專程來參觀,他二話不說下了車,重新拉開展場大門,開了夜燈,重啟展場的氫氣馬達。他說原本已經準備離去,但判斷除了觀賞的客人,這時段應該不會有人來到這處偏靜的村落。充過氫氣的老屋後側,一顆超過兩層樓高的透光布燈泡造型重新鼓起,在夜色中燃著溫柔的黃光,照亮了附近的屋舍,也溫暖我們原本不抱任何期待的希望。
  這讓我理解到藝術祭的初衷,若不是結合在地志工的參與,我們不可能體驗到這般人情與地景藝術的結合。而這座老屋改造的展館「Ephemeral Bubble」寓意傳統與現代元素的魔幻對話。館內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藝術家團隊,收集了五百位小朋友的畫作拼貼在屋內牆面上,成了繽紛多彩的室內展場,並且展示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的簡歷與出版品。
  整個大地藝術祭展區約莫三個台北市面積大小,光是開車找尋每一個展點都很不容易,完全仰賴導航系統帶路,更別說有的地處偏遠山區或荒郊野外。不得不佩服策辦單位的用心,以及前來參與佈展施工的藝術家和團隊。光是以旅人身分巡覽展區過程就備感辛苦,更別說當初需要多大的熱忱,藝術家們才得以進入這些偏鄉郊區規劃佈置。
  以藝術祭為名,為地方創生,掀起了一個時代話題,並連結了在地居民、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團隊以及慕名而來的旅人遊客,成就了一個理想的藝術大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