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入境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秀菁。
點閱率:821

很快的,從龍年跨到蛇年了,今年的跨年活動在山外籃球場辦理,活動過程中,當來賓問現場觀眾來自何方時,先問本地人的舉手,再問來自臺灣各地的,最後問來自廈門的,有人自動補上他們從泉州來的,耳邊隱約聽到也有來自新加坡的,大夥齊聚一堂,共同送舊,也一起迎新。
今年不同以往的是沒放煙火,而是無人機表演,突然現場有人問我:「有車可以坐回金城嗎?」聽得出是彼岸的口音,我回說「有三台可以坐,但要等活動結束後」,感覺得到他有一點點失望。本來活動進行中。除了看山外車站的時間顯示外,也同時關心氣溫,它緩慢下降中,後來被一台遊覽車遮住了視線,活動結束,回程的一台接駁車上,坐我鄰座的、及右前方座位上的幾位人士,是坐船來到金門跨年的朋友,有人問「坐這車要付費嗎?」我開口問了一下來自廈門的她,她說本來是沒有期待的,結果還不錯。
最近我偶爾會坐公車,有一次,車站有人主動前來詢問「坐公車要付多少?」「要自備零錢嗎?」我請他們去問車站人員比較清楚,結果那先生不但告知坐幾號車,要準備多少錢,服務態度真好,某次在公車上,有位男士說他直接投進了100元,我聞聲看了一下,他們是二位大人及一個小孩。所以不再只是騎電動車,看來坐公車遊金門的人也變多了,最近的低溫及寒冷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他們有的且已打定主意,坐公車到其他地方,回金城後再去藥局買奶粉,才不用提來提去,看來是有人經驗交流。車站裡有自己的同伴在介紹「金城民防坑道」,說「那裡就是當年和我們戰爭時挖的,我們那裡也有」,這是兩門之間的共同記憶與足跡啊!
之前會覺得開放小三通後。騎著電動車大街小巷繞來繞去的人比以往多,因為它極方便,也讓本地熱鬧了起來,當然也會有意外發生,昨天下午就看到路邊停了三台電動車,因為第一台車沒電了,其他台車的人正在提供建議;有人在金牛角店排隊等候,有人在藥局、大賣場做選擇,前天才看到有人推著行李在賣場裡來來去去。在金門,「繞圓環」對有些外地人來說是新奇的,先得學會如何進與出,最近在公車上,會看到宣導海報,有關環內車先行,這當然是因應使用人口的增加,同時可以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只是到了路口,當紅燈亮起,騎在我前頭的電動車似乎未發現,仍直直往前行,還好有驚無險。
入境,當進入不同的環境、場域,有時是隨俗,有時是體驗不同的人事物,有時或者是適時的融入,自然會發現不同的風景,曾聽到有人傳某些彼岸的人的心聲:這裡的山沒有我們那裡的高,這裡的湖也沒有我們那裡的大,這裡的東西比我們那裡的貴……,但熱愛這塊土地的我們還是要說,我們雖小,但有我們的特色在,得要細細的品味,如果只是走馬看花,到哪裡應該都一樣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