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檢察官揚言「法辦」的往事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疑涉「京華城」、「木可公司」政治獻金等弊案,遭台北地檢署起訴求刑28年6個月,成為各方矚目的大案。黨籍立委黃國昌以檢方起訴書證據薄弱,充滿主觀意見和攻擊,直指徹底成為「法界笑柄」,還質疑「這不是賴清德的政治打手,什麼才是政治打手?」陳昭姿也痛批,檢方辦柯案未讓證據說話,不僅是消滅政敵,更是有計畫的「滅黨滅門案」。抗議司法不公,挑戰當權的激烈言詞,在國內政治與司法史上留下極具批判性的紀錄。
藍、白中央和地方民代,乃至於電視名嘴,數月來比手畫腳,對著司法單位口吐芬芳,甚麼難聽的話語都可見聞,卻不見一向高高在上,手握偵辦大權的檢方有力回擊,唾面自乾、逆來順受的反應讓人意外。
這也讓我想起1991年間於宜蘭〈中國時報〉駐地服務期間,曾採訪一則會員數千人的大型社團採購彩色鍋贈送會員,在年度會員代表大會中遭人檢舉疑涉弊案的獨家新聞,當權派指責反對派胡亂造謠、檢方辦案不公,其中有一些不雅、粗俗說詞,次日頭條登在地方焦點版,當天主跑檢、院的同仁向特派員報告,承辦檢察官火冒三丈,揚言要用「侮辱公署」的罪嫌來偵辦本人。
當年,我是〈中時〉北基宜花機動小組的成員之一,在縣內總是獨自騎著偉士牌機車上山下海,沒多久就要換上新輪胎,而這則地方大社團「內鬥」的新聞正是從頭坐到尾,在會場實地全程採訪,也訪談雙方人馬的成果,撰稿時更做到自許的「原音重現」,絕無添油加醋的地方,下筆可說十分謹慎。
後來,才知原來是罵檢方的當權派不想惹事,竟在檢方詢問時否認說過那些話,推說是記者自己虛構亂寫。檢方至此底氣十足,非得辦人立威不可。我在搞清楚事情原委後,考量既然檢察官要用「侮辱公署」罪嫌辦我,若要澄清事實真相,當然要直接找上機關首長,隨即從採訪辦事處打電話給檢察長趙昌平,徹頭徹尾講得一清二楚,當時年輕氣盛,自認問心無愧,抱持「要告就來告,誰怕誰?」毫不畏懼!
電話那一端的趙昌平檢察長耐心聽講,時而問上幾句話,溫和的語氣不偏不倚,甚且讓人感到溫暖。後來真相大白,事情也就不了了之。此事讓常被我漏新聞,等著看我遭到法辦的同業失望,實在有些抱歉!
後來,才知趙昌平之前也曾任金門地檢署檢察長3年,以「半個金門人」自許的他轉任監委後,在2002年巡察金門時說「市場上幾包大陸花生米、普洱茶是不能帶動金門經濟繁榮」,強調金門的未來是走向兩岸的自由貿易區,建議中央以前瞻性的考量看待金門的未來,不能老是維持現狀,一席話至今仍合時、合宜。當時,我也已奉報社指派回到金門任職特派員,在當天採訪時首次得見趙檢察長本人。
趙昌平現地了解「小三通」,對金門當年地方產業實況,比起其他來金例行巡查的監委要深入許多,言談間的關注和主張讓人印象深刻。我因生性拘謹拙於言詞,更不喜逢迎他人,因此儘管採訪當天近在咫尺,也無意在訪談時自我介紹,遑論提及蘭陽往事。至今事隔近40載,我仍記得這段早該塵封的舊事,但可以想見趙檢察長應早已忘記,對這樁小事毫無印象。
金門高中畢業後,負笈台灣念大學,在北縣、宜蘭工作10餘年,再回到故鄉操持舊業,而昔日相遇異鄉的人也飄然跨海而來,即使終究不曾當面言語,未能一笑前塵往事,但總讓人在內心躑躅於偶然和必然之間,一切似乎都有一些常理和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