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斷捨離?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妙玲。
點閱率:1,475

為了某些理由,乙巳年春節連假選擇避開返金人潮,跟女兒一起留守台灣,享受台北難得人少車少的寧靜。
炮竹一聲除舊歲,正月正時,我試著打開心結,除舊佈新也佈心,調整心情,準備面對塵封已久的雜物──自從父親離開之後,我已經十年沒有碰觸過。東西囤積在女兒房間裡,她適時扮演著稱職的幫手與監督催促者,將一個又一個裝滿書信文件的開放式雜誌箱以及紙袋搬出來讓我望聞問切。
我一疊一疊、一落一落、一本一本地查看。
母校中正國小紫色封面的校刊《紮根第三期》,同學、學弟妹的童詩作文漫畫書法包羅萬象,熟悉的人事物景、逗趣的文字,教人如何能忘珠浦浯樂園?就讀國、高中時參與校刊《晨風》、《金中青年》編輯作業,投入「金門小吃」、「金門金紙探源」、「馬拉松好手許績勝成長歷程」、「金中師長專訪」……等幾個專題採訪寫作的記憶猶新,更別說那些年雨霧迷濛四月初的春假時節,幾位同學守在校園偏隅教室裡就著簡單的書桌椅,在厚厚一疊稿紙上數算字數、編排版面的難忘畫面。
大學時期與室友合訂(購)報紙,一份報紙各取(剪)所需。每天深夜,就著燈光剪報,鄉籍作家黃克全刊登於1993年10月18日聯合報35版的〈老芋仔,我為你寫下〉、汪成華採訪報導,刊登在1993年10月25日大成報13版的〈楊樹清心繫金門,籌辦地區性報紙不遺餘力,今舉行義賣募款茶會,盼為鄉土報導再創新局〉的剪報,都成了我的珍藏。再後來,《金門日報》「藝文片羽」以及每周六鄉訊版介紹的「星期人物」,高潮起伏、充滿故事性的文字引人入勝,也納入我的收藏。
負笈台北到初出社會的日記本,十數;青少年歲到智慧型手機問世前的實體相簿,數十;國中階段到網路興起前的信件卡片,數百。
曾經的戀人短箋書寫著:「在我的心中,你永遠那麼灑脫聰明,時時刻刻不能忘懷……願借你生日祝你順利如意」。
祖籍復國墩、畢業於政大外交系、多次捐贈陶瓷藝術品給金門大學收藏的已故鄉僑李福南,在我抄寫著外婆家地址的筆記紙上隨手寫下「妙文寫出故鄉情,玲聲到處有知音」的嵌名詩對。
創作多本閩南語小說的洪乾祐教授,多年前寄贈《宿世緣》一書的牛皮信封還在,信封上的郵遞區號從3碼進化到現在的5碼、6碼,而掛號郵資也大幅調漲;1997年,一代詞人陳蝶衣、銀嗓子姚莉受僑委會邀請到台灣領取二等華光獎章,給我的簽名紙條還在,銀色勾邊筆的簽名依然閃亮……。
大年初四,幼稚園同學相約拜訪當年的班導許仙女老師,並傳來與仙女老師合影相片。學生已經年過半百,久違的仙女老師依然精神矍鑠、仙氣飄飄。
對了,當年幼稚園畢業典禮,我擔任畢業生代表致答詞的演講稿以及畢業同學錄都還在。
斷捨離,如何斷?怎麼捨?怎樣離?斷不了的、捨不得的、離不開的,就繼續留存吧!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