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鳥聲喧
每逢春節,身為一個飲流懷源的人,我都會到祖先的墓前,拔草、剷土、除樹,然後坐在祖墳旁邊的崗阜吹著風,一朵又一朵的白雲從頭頂飄過,像是蒼天對生命圓滿的詮釋,無聲地傳遞生命的意義。如此莊重且厚道的行為,讓我得以沉浸在源流的過去,用情感浸潤往事,挖掘時光縫隙裡潛藏的故事,打磨情節,領略那些讓人心動或心痛的片段。
難得連假,母親希望我過得逍遙自在,不要幹勞累辛苦的活,又不好阻止我整理祖墳的周圍環境,於是她交代一個任務給我,去菜園趕鳥。
從深冬往初春走的時節,母親的菜園裡種著菠菜、荷蘭豆、芹菜、茼蒿……,一片綠油油,彷彿是濃縮的春意。麻雀、白頭翁、斑鳩和喜鵲時常來啄食,牠們像是如約而來,清晨來一趟,下午再來一回。起初母親不在意,心想鳥兒吃剩的就是她的,但是面對呼朋引伴的鳥群,肆無忌憚地吃食,葉面上大大小小的洞,促使母親的心情也變得傷痕累累。
母親在菜園裡插滿竹枝,上面綁著塑膠袋,紅、橙、黃、綠、紫色等,迎風舒展,繽紛多彩。塑膠袋發出嘩嘩、嗩嗩、沙沙的聲音,似乎發揮作用,斑鳩和喜鵲少了,白頭翁亦不再成群,唯獨麻雀依舊毫無顧忌地光臨。
大清早,我出現在菜園裡,正在覓食的麻雀察覺不對勁,呼地一聲全飛走了。牠們停在遠處的蓮霧樹上,衝著我吱吱喳喳地叫。我隨手拔了幾株雜草,捉了幾條菜蟲,然後開始練習八段錦。雙腳踩著實實在在的土地,呈蹲馬步的姿勢,一手向一側拉開,另一手向後拉,貌似拉弓的動作。樹上的麻雀瞧見這招「左右開弓似射鵰」,知道我有兩下子功夫,紛紛飛離。
打完一套拳,氣血舒暢,我環視菜園一周,有種「倚東風,豪興徜徉。小園幾許,收盡春光。」的愜意感。母親看我聽話地待在菜園裡趕鳥,她瞇起眼睛笑著說,待會泡特製的咖啡給我喝。
我把竹枝上鬆脫的塑膠袋綁緊,看著被風撐開的的袋子,六兩、半斤、一斤、兩斤的容量猶如生活的聲量,折射母親對這塊土地的念想。她周而復始的種著蔥、韭、蒜、馬鈴薯、花生、地瓜……,還將日常種在這裡,接受風雨的考驗,涵養人生的酸甜苦辣。
菜園的周圍有我栽培的龍柏、圓柏、偃柏、黑松等,想當初這些樹苗從臺灣空運回來,親手種下。起身取一株樹苗,彎腰,蹲下,把樹苗埋進紅褐色的土裡,接著起身、取樹苗、彎腰、蹲下……,在栽植的同時也期許自己能有耐旱耐瘠的精神,帶著粗獷樸素的姿態在天地之間反覆淬煉,使自己更加結實與堅韌。偶有喜鵲、麻雀或白頭翁停棲在這些松柏上,我對牠們喃喃自語:「我阿娘種地養老,這些蔬菜養她自己也護眾生,你們可得做鳥有道,啄食有度。」喜鵲好像聽懂語意,振翅而飛,特意在我頭頂盤旋幾圈才離去。
其實,菜園裡的鳥患沒有母親說的事態嚴重,她只是擔心我老在山邊、海邊、祖墳邊流連,心有牽掛,因此使出趕鳥一計,讓我待在她目光所及的地方。
母親見我趕鳥有成,喚我回家喝咖啡。一顆老薑黑糖塊在熱咖啡中慢慢融化,辣中有甜,苦中回甘,喝得我渾身熱呼呼。母親問:「甘好啉?」我拿起喝光的杯子,她臉上的笑容如一隻小鳥,從層層的皺紋中撲棱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