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蝙蝠集祥──春光多美好

發布日期:
作者: 陳秀竹。
點閱率:1,789

因緣際會,將那些一起調查蝙蝠的時光,重新喚回,最近再次和毛球聯絡上,找回了那些年一起走訪金門田調蝙蝠的好時光,那年台大李玲玲教授受金門國家公園委託辦理「金門地區蝙蝠生態調查研究計畫」,而我是業務承辦人,有機會跟著研究團隊一起學習;我和毛球都說這是一個新年最好的禮物!
那時我們一起走進金城巷弄裡,對一個在城裡長大的我來說,穿巷走里,熟悉得很,但讓我興趣濃厚的是,跟著專業的蝙蝠研究人員,卻一路驚喜連連,我們走過金門人習稱的「摸乳巷」,迎面而來的陽光,先看見右邊的陳詩吟洋樓,頭微轉,左邊落入眼簾的,則是學子熟悉的「奎星樓」,層簷疊閣,雕刻精美的引人目光,毛球及調研團隊,眼睛一亮,因為地上滿滿的黑色糞便,透露了蝙蝠的行跡,於是我們因為調查需要,用軟網捕捉了棲息在樑柱間的蝙蝠,再電話聯絡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獲得訊息後,一群研究團隊人員馬上驅車直奔防疫所,進行依規定的檢疫措施,再直奔尚義機場,但中途,防疫所的人員電話通知,說蝙蝠是狂犬病的帶疫菌者,不能出境,於是再依程序辦理,並把蝙蝠帶回奎星樓,原地野放。
有一次,我們要上太武山進行田調,那時軍方的轄區要依規定申請,我為了用對方能明白我們的調查為何需要在夜間進行,想了一下,將研究人員告訴我的有限蝙蝠生態知識,和協調的阿兵哥說明,比如我們常吃的火龍果,它是夜間開花,因此有很多夜行性的昆蟲會出現,而蝙蝠是夜行性的動物,牠會來幫忙捕捉昆蟲,這裡形成了一個食物鏈,我們為了研究蝙蝠的生態,所以需要利用晚上來進行調查,順利的為軍中弟兄做了一次小小的科普分享。
再有一次在林務所的園區,李玲玲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田調時,我們一起在那裡的高大蒲葵樹的枯葉上,看見白天在棲息中的數百隻蝙蝠,還有山外村附近的迎賓館,館前也有一整排的蒲葵樹,那裡也可以看見。
我們也跨海到烈嶼的九宮坑道調查我們還聽到棲息中的蝙蝠,不時的發出聲音,牠喜歡棲息在坑道中,而金門因為早期戰備的需要,軍方挖了很多坑道,反而成了牠們最好的棲息環境。
在珩厝的老爺山莊,我在門上發現了母與子兩隻蝙蝠,緊緊的抱在一起,可惜我們來得太晚,牠們被卡在門縫上,無法脫身,真是讓人難過!但也因此一筆資料,說明這裡的蝙蝠生態豐富。
其實,蝙蝠和我們的生活很貼近,尤其金門很多傳統建築,仔細觀察,可以看到不同的雕刻上,都有蝙蝠的圖像在其上,因為,蝠與福同音,在傳統文化中,蝙蝠被視為幸福、福氣的象徵,可見蝙蝠很早就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與貼近;曾經在陽翟的一棟閩南傳統建築,讀到「蝠到集祥」,而一旁就雕刻了倒立的蝙蝠,我們在田調之後有一次,走過金城民族路,在宏福飯店的店名上,毛球發現上面就刻有蝙蝠的圖像。
傳統中國文化中,由於蝙蝠的「蝠」字跟「福」字諧音,因此蝙蝠是幸福、福氣的象徵。蝙蝠如果登堂入室,更被認為是吉兆降臨。
毛球告訴我,最近他有機會到金門,特別再到九宮坑道去了解蝙蝠的生態,他仔細讀了金門國家公園的保育研究報告,自從台大李玲玲教授受託研究蝙蝠生態調查計畫之後,後續一直沒有再進行蝙蝠相關的調研工作,我記得李教授對於生態調查,她建議至少每十年要做一次普查,要了解生態環境的現況,對該物種是否有壓迫或發生危機?希望金門國家公園能夠重視這個議題,持續進行蝙蝠的調查研究,尤其金門開放觀光以後,遊客量屢攀新高,希望要人潮,也要保住美好的環境資源,還給蝙蝠美好家園,就是給我們美好的生活環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