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真心‧永遠的同學會總幹事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台山。
點閱率:302

  又是鳳凰花開、驪歌高唱,歡送畢業生的季節,小時候不曾在金門見過鳳凰樹,但在許多文章裡,常閱讀到在艷紅的鳳凰花樹下,鋪敘著離情依依的同窗情誼,與師恩難報的感人場景;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從國小,初中,高中到大學等歷經多次不同人生階段的畢業典禮,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回領取畢業證書的心境也大不相同。
  老師和同學是我們一輩子無法切割、改變、或忘懷的關係,畢業時刻感恩告別師長後,同學們走出校園,各奔前程,從此天涯海角難再相繫,有人從此音訊全無,身影杳然,或有在多年不見後,他鄉不期而遇,彼此都感到驚訝又喜悅,不管當下已變成什麼容顏,立馬就會想起當年在學校同桌共硯,一起上課的純真模樣,老同學的重逢,何其有幸!此激動之情,難以言喻。有幾次在台北的友人婚宴和告別式上,巧遇已數十年不曾見面的同學,竟一時喊不出彼此的名字,當下沒有失態的尷尬,而是相認後,傻傻一笑的真誠與關懷,數日後仍在腦海盤旋,那些年與那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我衷心感謝最先創造出「同學會」的前輩,有了這個組織,才能把失散在海內外各地的同校或同班同學串聯起來,集合老同學於一堂共同回味、守住那段最可愛的青春歲月,併肩校園的美好時光。
  民國五十九年,我從金沙國中畢業,僥倖擠進在地唯一的金門高中,部分同學則搭乘軍艦到台灣尋求繼續升學路,有人投入職業場所,也有許多同學報考軍校,各有不同的發展領域方向,要再相聚實難預期。身為離島人,春節過年和清明,都必須返鄉家族團聚、祭祖的傳統,彼時熱心的姚水泉同學倡議,發起成立沙中第三屆同學會,希望老同學利用這個時機聯誼,同學們喝春酒敘敘舊;在他的奔走努力下,第一次同學會在沙美博愛街的廷傑餐廳召開,約有六七十位同學參加,這也開啟了往後連續五十多年不曾間斷,一年一次的沙中三屆同學會。第一屆會長是忠班的蕭子華,姚水泉被大家推為總幹事,五十年來,他總是關心著每位同學的動向訊息,每逢校友同學的婚喪大事,都會接到他親切關懷的聯絡電話、招呼大家去或慶賀,或慰弔,在現場總會見到他忙碌穿梭的身影。
  大約在疫情爆發的前兩年,他安排同學們去探望行動已略有不便的黃武仁老師。當日,老師正坐在院子裡曬太陽,見到我們的老師是滿臉驚喜,正要站起來,姚水泉連忙請老師坐著,他從提袋取出一套淺灰色的護膝套,請老師撩起褲管,他跪下來,把柔軟厚實的護膝套,分別套在老師的膝蓋上,同學們在旁拍手稱好!黃老師站起來,移動腳步後感覺很棒,說了好幾次謝謝,他慈祥地道:「你們回來看老師,我真的很高興,而你們如今的成就更讓我感到欣慰和驕傲。」老師如此勗勉倒讓我們自感慚愧,姚水泉向黃老師報告:「我們有幾次請老師參加聚會皆未能如願,這套護膝是同學們送給老師的健康,希望下回老師健步如飛,來和我們一起喝一杯春酒!」黃老師點點頭,在場同學莫不雀躍萬分,期待他日與黃老師暢飲一杯高粱酒。
  去年十二月,小犬在台北舉辦婚禮,我撥了電話請姚水泉幫忙聯絡同學來參加,當時他的身體狀況不佳,但仍沒推辭我的請託,他還叮嚀我要記得邀請已高齡八十八歲的江葆沂老師,曾盛清老師和蘇素英等師長,他處事的用心、細心,很讓我感動;婚宴當日,近年已鮮少出門的他也到了,握著我的手說:「阿山,這場之浩婚禮,我決定不能錯過,所以來了。」我激動得快說不出話:「心領了,老同學,謝謝你!」那天同學們都很盡興,拍了許多照片在群組裡分享。
  世事難料,沒想到一個月後就傳來水泉兄不幸逝世的消息,老同學們聞訊皆心痛如刀割,說不出的難過與不捨,水泉同學總幹事為我們打理同學會五十載,滿腔熱忱,任勞任怨,辛苦了這麼久,如今該讓您歇息了,您是我們永遠的總幹事,感謝您!
  可沒想到,距水泉兄離世不到兩個月,敬愛的黃武仁老師也撒手歸西,黃老師一生奉獻給金門的教育與地方建設,造福鄉親,鄰里稱頌,身後更由家人捐出多筆教育獎學金給金沙國小、金沙國中、金門高中,以助金門教育發展,黃老師留下的大愛精神仍繼續教導著我們,師恩難忘啊!
  夜深了,駐筆凝思,一再想起水泉同學跪著為黃老師穿護膝套的溫馨畫面,告訴自己這些真心相待過的痕跡,早就轉化為靈魂的一部份,永遠不會消失;當記憶鮮活起來時,發現他們並沒有離開,因為曾經共同看過的風景,已然成為生命中的那道光。
(稿費捐金門家扶中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