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芋頭蟳與蚵仔煎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維民。
點閱率:83
字型大小:

鬼月將盡,晨起的風,有些沁涼,微微的吹拂,人的心情也逐漸褪去赤熱的煩躁。走進市場,購買月底要拜門口的食材,想著老大公即將回府,總是要虔敬一點,多買一些好料的,市場上很多人似乎跟我一樣的心思,人聲沸騰,穿梭不斷,先不說是為自己打牙祭,更好的理由是敬神敬鬼。
芋頭蟳
那天在市場的魚販攤子,覓到四隻菜蟳綁在一起,一吊起,彼等奮力掙扎八支腳的肢節,想要金蟬脫殼,卻被牢牢的橡皮圈,綁得徒勞無功,我把它們吊高借光目視殼角,掂量之,頗沉,我觸壓蠘身,魚販隨即揚聲:「有硬啦」。
我買這四隻菜蟳是為印證食材的搭配是可以創意發揮的。因為前一陣子偶到漳州龍海,受邀到一家餐廳吃了道「芋頭片蒸花腳蠘」,這樣的組合香甜有味,開我眼界。
花腳蠘在金門又名青腳蠘、花蟹。這種蠘,身軀外殼基調是洋藍色,加上深藍的斑點,擁有兩支一拉長超過身軀兩倍的螯腳,每當夏末開始上市,沒有蟹黃,受人青睞的是它清甜的蟹肉,在金門菜館,常剁塊炒花椰菜,是一道有盛名的傳統菜餚。
只是我沒想過蠘肉可以跟芋頭搭配在一起。一般說來芋頭口感純淨,需靠油水滋潤才能感受到它的鬆香,這就是金門「芋淋肉」有名之故。但龍海那家餐廳,竟以青腳蠘搭配檳榔芋合菜,把芋頭切成長條塊,約指幅寬厚,整齊排列在白色磁盤上,像蓋樓一般疊了兩層,最上面覆蓋大切四塊的蠘肢與蠘蓋,炊熟的花蠘湯汁浸入芋頭,芋頭盡收精萃,入口有意想不到的鮮甜,別有滋味。
回到金門,我想回味,就找了菜蟳來頂替花蠘的位置。我將買回來黛青色的菜蟳,趁它們還在張牙舞爪,就把它們急速冷凍,待八足平靜,取出洗淨,掀開甲殼,淘去腮穢,對切肢體,鋪在芋頭上,最上面覆蓋蟳殼,添加薑絲蔥白辣椒胡椒粒,淋上米酒,即放入鍋鼎炊蒸,沸水後片刻,掀開鍋蓋,煙騰迷漫中,看到紅白青黃灰斑斕的顏色,迎面而來,很挑逗的視覺味覺。
果然,我的芋頭菜蟳處女作,有點步追龍海餐廳位階。
蚵仔煎
老輩言傳,昔時古寧頭海蚵盛產,鮮食之外,還能夠炊蒸「蚵潤」(一稱「蚵轆」,是指將半熟海蚵裝在竹篩裡販售的特殊處理方式。),這種將海鮮的海蚵經過短暫的汆燙或蒸煮,使其達到半熟狀態,可以保鮮或方便運送,消費者購之,回家後可直接用於煮湯、煎蛋或涼拌。
這是我一直聽說過,但從來沒見過的一種食材。
前陣子我在漳州角美的農牧產品市場,竟然得識廬山真面目,一顆顆挺著渾圓大肚的海蚵在市場攤位上招攬顧客,我也趁便買了幾斤。在進行二次料理時,我採用「龍海蚵仔煎」作法。
同樣是閩南,二天之間吃過角美、龍海兩地餐廳的「蚵仔煎」。龍海餐廳的「蚵仔煎」,是一整盤粒粒分明的白肚黑耳海蚵,海蚵粒僅裹一層薄薄的番薯粉,甚至有些海蚵全然裸露,可以說每一張口,就是好幾顆海蚵下肚,還好因為油煎香酥,加上一旁有沾醋,倒不會很腥羶,這是一種誇奢的工法。
比較金門的「蚵仔煎」是不同的。金門傳統海仔煎,海蚵、番薯粉、蒜苗芹菜的比例,是一份海蚵一份番薯粉兩份蔬菜,海蚵透過番薯粉的黏結,煎成圓形一片,而且必須焦香,才能夠贏得誇讚。
金門上等的海蚵煎,必須選礁石上野生的海蚵為材料,顆粒小如豆豉,黑耳有彈性;再來是選用「珠蚵」,這也是生長在「蚵簇」上的石蚵,算是佳品;其三才是選擇「吊蚵」,這種蚵,肉肥嫩,但不結實,腥味稍重。
而我在角美所購的「蚵潤」應屬「吊蚵」,因為廉價,故大方的煎成「龍海式海蚵煎」,粒粒分明,奢侈一下。
金門的飲食文化很多傳承自閩南,唯一方土地養一方人,一方人總是因地制宜推出不同的飲食文化,比較之餘,充滿食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