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嶼女兒

發布日期:
作者: 洪玉芬。
點閱率:717
字型大小:

二○二三年疫情結束,國際航班解封,生日前夕我悄悄地買了張機票,從曼谷轉機隻身前往泰南喀比。
南國盛夏,一人的旅行,行李輕薄,箱內一綹書稿卻讓這趟旅途極具重量起來。安達曼海峽陽光正熾,弄潮人為美麗的海岸來,而我為文字而來。出發前興致勃勃擬藉短暫的逃離工作,沉澱好心情,修潤書稿。然而,事與願違,當我置身度假勝地,因染疫在身,眼前的海景與美食,竟變得索然無味,書稿的宏圖大願自然也泡湯。
從此,這一綹書稿有如廢棄物丟置於倉庫,一擱便是二年。
去年農曆除夕來臨前,母親壽終內寢。移靈前我領著孩子跪拜話別,沒想到一時情緒崩潰,呼天搶地地哭,為母親悲苦的一生而哭。那一刻,深深地體認到,母親肉體離開人世,精神必需留下。
於是,這本書再次召喚,重新燃起付梓的火把。母親近世紀的一生,值得用一本書來紀念。況且我起心動念要書寫島嶼,緣由於母親離世前,數年間我常往返探望年邁的父母,他們回憶往事,片片斷斷地訴說隱晦的家族歷史,引起我的驚異與書寫的決心。
過去幾本散文集,多是寫遠方的非洲他鄉,那麼近方的家鄉呢?身為烈嶼女兒,是否時候到了,我該為我出生的小島,留下隻字片語或篇章?
我的家鄉在島外島,一個名喚「烈嶼」(俗稱小金門)的小島。十八歲離鄉,他鄉久了成異鄉人,然而家鄉的成長歲月,卻深深地影響我一輩子。尤其在肉體逐漸老化,人生幾番風雨後,靜靜地思索人生未竟之事。
以父母為主角,寫他們堅苦卓絕的一生,實則寫烈嶼小島百年來的故事。動筆之前,博覽群籍,發現與家族相關的書寫,在現代華文創作裡表現出色的作品,不勝枚舉。幾本吸引我細讀的有:蔡素芬《鹽田兒女》,郭強生《何不認真來悲傷》,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陳俊志《台北爸爸 紐約媽媽》,平路《袒露的心》,王聰威《濱線女兒》,吳妮民《暮至臺北車停未》。
幾番構思,開始以說故事的方式,用跑馬拉松的心情來建構這一系列的書寫。內容以歷史為本,涵蓋範圍甚廣,但著重小人物的生命故事為主題。每一小篇是一個獨立的故事,篇與篇,串成一個大故事。書寫過程中,往往要翻閱口述歷史、交叉找資料、訪談,隨著一篇篇的連載,愈寫愈有趣,愈寫熱血沸騰,欲罷不能。這一系列的書寫,虛實交錯,寫得百味雜陳,也寫得近乎享受,恰好滿足了我天馬行空創作的慾望。寫出來的人、事、物,雖寫的是一個人、一個家族,卻彷彿是寫著全島人的故事。
這本書寫了五年,怎麼寫好它,五年來於我已是甩不開的甜蜜負荷。曾經因一個細節追問父母,沒想到卻招來母親怒目斥責,因為過去對她而言太痛了,她不願再提起。相對地我也深深發現,我與這些文字,已融合一體,同悲同喜了。
感謝《金門日報》浯江夜話專欄,每月一篇的見報機會。同時感謝亦師亦友的林黛嫚、郝譽翔及侯建州三位既是作家,又是大學任教華文創作的專業老師,以及金門文學百寶箱楊樹清前輩,百忙中抽空為我寫推薦序。更要感謝一路在寫作上與我心靈相通給我鼓勵、陪我成長的師友群:蔡素芬、吳鈞堯、牧羊女、王瓊玲、石曉楓、盧美杏、楊宗翰、黃春美,他們強而有力的推薦語,讓這本書更增添光彩。最後感謝《金門文藝》主編張姿慧的戮力編輯、陳妙玲的校對,以及金門文化局、九歌出版社的協助,才促使此書得以問世。
謹以此書來思念在天上的媽媽。她的一生,在大時代的動盪下,透過生活的磨練,仍然展現強大的生命力,不被艱困的環境打倒,展現人性光輝的一面。這是她賜予我一輩子受用無窮的財產,也是這本書問世的心意。
最後,把這本書獻給我摯愛的家鄉──烈嶼。這座小島,遺世獨立,以豐沛的自然與人文,承載著歷史的悲情與光華,放眼天下,無一地可比擬。
故事正開始,關於那些年代的磨難與偉大。

(此文為九歌出版社出版之新書《島嶼星空下-烈嶼人的悲與歡》的自序)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