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藝術館.文學館
到一個城市,參觀它的博物館或其他類別的展示館非常重要。理由是,這個國家或城市的悠久歷史,你無法穿梭到已經流逝的歲月裡去經歷和體驗,唯有博物館;好的博物館,基本上已將它的精髓濃縮在館內。香港的歷史博物館就將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一個國際繁華大都會的歷史演繹出來。香港的藝術館、中央圖書館展示廳,就不時有限時間的海內外各種書畫展或其他藝術展。
一個沒有歷史博物館、藝術館的城市,多麼淺薄和可悲;那是沒有文化的體現,街上見到的都是渾渾噩噩的行屍走肉,真不可想像。
我們到鄭州、武漢,棗莊、台兒莊、南京和臨潼,朋友問我們想去哪裡?我們說參觀博物館。我因去鄭州領取小小說創作終身成就獎和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兩度去鄭州,參觀河南博物館,感覺非常震撼。鄭州建城史超過3600年,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其博物館展品17萬件(套),非常珍貴,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石刻都是史前文物,其中還有多件鎮寶之物。我們參觀山東台兒莊大戰紀念館,也看得入神,圖文展示中國與日本在台兒莊的對決,打得十分慘烈,也是中國抗日的第一次大捷,滅了日寇的威風,長了自己的志氣。沒參觀過南京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不知道日軍做了多少慘絕人寰的壞事;參觀過臨潼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我們無法不震撼,中國古代皇帝竟然搞了一個那麼浩大的工程……此生非常幸運,這些高檔的博物館都去過了。
在台灣也有數不清的博物館值得參觀。我看過印象最深的是美濃的鍾理和紀念館。雖然該館座落在林蔭深處,但上下兩層,非常全面地展示了鍾理和一生的文學成就。到金門,更離不開各種博物館、戰史館。如小徑的特約茶室,雖然展示的東西不多,一個個簡陋的房間,猶如當年交易現場重現,讓我們看到戰爭年月阿兵哥們生理上不為外人知的隱秘一頁。我讀過陳長慶先生寫的《金門特約茶室》一書,再來參觀小徑特約茶室,想像著戰爭帶來的這充滿人性和生理的思索難題,無法不欽佩它的展示富於膽識。小金門的烈嶼鄉文化館,雖小,但容納大,陳列許多珍貴的地方文化資產,如留聲機、唱片、縫紉機、衣服、農具、樂器、竹器、陶器等,走進去懷舊一番,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我們的祖父祖母,從而向流逝的歲月致敬。
令金門作家和文友們最高興的是在金沙鎮三山里碧山1號的睿友學校2018年開始改裝為「睿友文學館」,定期一年四次舉辦縣籍作家的文學展。對於介紹和展示金門的文學成就實在意義重大,這也是古跡的最好活化和運用。記得在疫情之前,陳長慶館長就向我們介紹這一個好去處,囑咐張麗在館接待我們;小侯開車帶我們來參觀,張麗聞聲,很快像一隻小鳥飛出來迎接,熱情地與我們合影。
油然記起2011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香港中央文學館屬下的香港文學資料室曾經為我舉辦了一個題為「愛拼才會贏」的東瑞文學展,想不到14年後的今年,也同樣在10月份,為期三個月,在金門的睿友文學館,多個單位為我舉辦題為「筆下山河壯」的東瑞文學展。時間竟是那麼巧合!非常感謝王學敏將我們的文學事業比喻成〈穆爾道河〉(樂曲)般的奔騰,氣勢雄壯;也很感謝楊樹清把東瑞回鄉文學展比喻成甲政第的燕子歸來,詩意豐盈。本人慢慢準備了大半年,戰戰兢兢,真像是第一次做新娘啊,好好地接受觀眾的品頭評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