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藏書說起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明傑。
點閱率:397

那天走出Downtown的中央圖書館,出口貼了張海報,公告地下室正舉辦舊書拍賣。我信步走下樓梯進入展廳,室內將書分門別類擺放於不同位置上,有文學、藝術、音樂(含樂譜、CD)、園藝、烹飪、旅遊等等。這些圖書館的舊書通常以極優惠便宜的價錢賣給讀者。海報上寫著兒童讀物一本1元(加幣),平裝一本2元,精裝一本3元。雖然接近下班時間,但不少人,仍埋頭忙著選書。當我走到美術類書前,看著眼前的畫冊,心生喜歡,卻也遲疑起來,伸出欲取書的手又縮了回來。
通常每年圖書館都有舊書拍賣活動,出清一些舊書減輕空間有限的庫藏壓力,同時也讓樂愛讀書的朋友藉此機會買到物美價廉的讀物。就以住家社區或是附近圖書館來說,昔日若有舊書拍賣活動,也會去湊熱鬧,揀選一些喜歡的讀本。當然,圖書館對選出要拍賣的讀物有一定標準,另外,社區圖書館還在「還書箱」上,貼著醒目的「謝絕捐獻書本」。意思是不回收接受任何書籍。
有一陣子,內人曾不只一次催促我整理車庫,說車庫內書櫃的書要淘汰一些了。這事讓我頗感苦惱,一方面是捨不得,這些書曾陪我經年累月,又跟著飄洋過海而來。當初整理裝箱的情景仍歷歷在目,由於時間緊迫,幾乎每晚花長時間整理書籍及雜物。每一本書帶與不帶的取捨,也頗傷神。然後將要帶的書一疊疊地放入紙箱內,雖一再淘汰割捨,最後仍有一、二十箱的讀物,甚至連四座擺放書籍的木製書櫃因喜愛也一併帶了過來。本以為帶來的讀本可供自己查閱參考,也可讓孩子使用。但想太多了,對孩子來說,這裡是不同的語言系統,讀專業的書籍已夠忙碌了,那有時間讀中文。
不久前,碰巧遇到一位喜歡創作書畫的朋友,本身也有豐富藏書。曾有感而發地對我說:我們對書畫及藏書總是抱著一種敬重而虔誠的態度,但孩子的興趣嗜好是否與我們相近,對待字畫書籍是否與我們有同樣的心情,就不得而知了。朋友的處境我能了解,當要將身邊的收藏及費心完成的作品留給孩子,孩子是否珍惜及樂意接受?事實上,自古而今藏書及收藏字畫,歷來都是讀書人的生活嗜好。有些人擁有書齋,在單純恬靜的日子裡書齋成了文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不論讀書、寫字、畫畫、藏書、甚至創作活動,都在這空間完成。著名的書齋俯拾皆是,如蒲松齡的聊齋、袁枚的小倉山房、梁啟超的飲冰室等。我不知道現代人的藏書癖,除了從書中獲取精神生活的慰藉外,是否與傳統文人情感上有某些契合連接之處?
剛來北美,在交通工具上,見到有人在某角落翻著書頁閱讀,看到這樣的畫面,總是打從內心的讚賞。但曾幾何時,於交通工具上所見的,是人人低著頭專注地滑手機。曾經,帶來如同厚磚頭般的幾本中英字典,如今仍靜靜地躺在書架上。說實在的,多年來,我已幾乎沒再使用這些字典了。每回遇到需進一步查閱的中英文字,便直接透過網路查詢,不但簡便速度也快。
令人訝異的,最近在網路上還發現有些著作豐富多產的大陸作家,將作品羅列網路上,並在書旁公告閱讀費用,也就是想閱讀的讀者付過費用,便可透過電子檔閱讀。我沒實際操作過,心想大概是這樣運作的。或許,這可稱作「網路書店」的更新版,不用買書,以租書及較便宜的方式在網路上閱讀喜愛的書籍。其實,這種方式似曾相識,交易形式就如同早期巷口的小說漫畫出租店一樣。只不過現今採用不同方式,以網路處理,更加無遠弗屆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