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火山之旅
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為研究兩岸地質脈絡,日前特別組團前往福建沿海考察地質地貌,深入瞭解福建沿海岩層結構與地質變遷。同時,透過地質調查、資源保護與永續利用上的經驗,進一步強化環境教育及科學研究領域的基礎。此次活動由本會理事長林英生規劃,總幹事江士豪安排執行,也是我們多年前願望的實現。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推動兩岸地質特色與環境永續發展的學習與交流,並期望成為連結自然環境與人文交流的深厚橋樑。透過跨越地域的互動與知識分享,有助於兩岸共同面對生態挑戰,攜手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是此次考察的重點,其核心景區包括漳浦縣的兩座火山島林進嶼、南碇島以及龍海市海濱的牛頭山古火山口等三部分,這些核心景區以獨特的火山地貌、豐富的地質遺跡和多樣的生態環境聞名於世。林進嶼和南碇島保留了大量火山噴發遺跡,擁有壯觀的凝灰岩地形;牛頭山古火山口則見證了古代地質活動的劇烈變遷及火山噴發的過程,並成為地質學者研究火山演化的重要基地。林進嶼和南碇島屬於海蝕地形地貌,由其地質結構了解五角和六角岩柱之節理形成緣由。牛頭山則是位於海岸邊的火山岩脈與火山口的地貌,形成豐富奇特的海陸景觀,讓學者對火山噴發年代有進一步了解,在此海陸地質景觀總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左右之區域,有出現多處海底火山口、熔岩臺地和多樣的石柱群,根據專家研判是典型的第三紀火山噴發遺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南碇島,有著名的髮狀石林,也是世界級的火山地景奇觀,雖然無法如願上島,但從濱海火山地質遺跡可一窺火山奇特的樣貌,理解整個地質形成之過程,透過解說,我們更了解到火山島曾發生過多次火山噴發,保留著典型的第三世紀中新世火山噴發構造遺跡,以及後期風化侵蝕的地形地貌景觀。由林進嶼和南碇島獨特的海底火山地貌和壯觀的石柱群, 讓我們理解地球演化的完整知識。
在訪察過程中,每當團員們駐足於奇岩怪石之前,大家都懷著敬畏之心,細細觀察火山遺跡與美麗的地層紋理,從中窺見大自然悠久的演變歷史。這些珍貴的經驗,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視野,也讓我們更加體認到地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讓團員們了解花崗岩地質的形成,我們又到晉江圍頭半島石圳探查,根據我們團隊多年來研究兩岸地質的心得,福建的地質形成於一億兩千萬年前至兩億年前的燕山運動,造就了獨特的花崗岩地貌,這些岩石經過漫長的風化與侵蝕塑造出壯麗的山巒和海岸線。沿海地區仍保留著豐富的地質遺跡與化石資源,由福建沿海奇特地質地貌發現和金門沿海岩層結構與地質變遷是相同脈絡的。
地質考察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生命價值緣由與可貴。此次行程,包括漳州濱海火山國家地質公園、晉江圍頭石圳半島變質岩地質、深滬灣海底古森林及梧林古村傳統聚落等地,藉此進一步認識當地的地理景觀與人文特色。在考察過程中,發現到地質構造的奇妙與多樣性,也見證了不同地質地貌所孕育出的生態系統與人文故事。這種跨海的互動探訪,不但深化了彼此對地球資源珍惜與守護的責任感,而且為地質研究和環境教育提供了寶貴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