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現階段金門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的優勢與潛力研析

發布日期:
作者: 鄭武吉。
點閱率:950
字型大小:

 壹、前言
自民國七六年底,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初期我們都是經由香港或澳門返鄉;到民國九○年一月政府實施金、馬地區「小三通」,法令規定,凡福建省籍具榮民身分(含主眷)或在金、馬地區設籍六個月以上的居民,均可經由金、馬地區返鄉探親;今(97)年六月馬新政府實施擴大「小三通」政策{1},開放台灣全體居民均可經由金、馬地區登陸。因之,近幾年來,我們就從金門直往廈門返鄉探親、經過了這幾年對金門、廈門的詳細觀察,大膽地研擬「現階段金門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的優勢與潛力研析」一文,提供有關單位或人士參考。
時序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世界經濟格局正發生急劇的變化,各國或各地區都在致力於發展經濟,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當此之時,經濟區域化、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並向縱深發展;地區之間的經濟利益錯綜交織,相互影響,並形成互利共生,相互依存的局面。經濟情勢發展至今,區塊經濟整合的相關組織紛紛成立,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省思海峽兩岸的關係,一直把經貿問題作泛政治化的考量,實在是已經浪費了兩岸中國人太多的資源。展望未來,兩岸經濟應該如何進一步的整合?此事關係兩岸人民福祉至深且巨,實為兩岸學術界所應共同關切的課題。
區域經濟整合是時代潮流所趨,但兩岸經濟整合問題沸沸揚揚討論了一、二十年{2},到現在為止,並未有具體的政策和結果,其最大的癥結在於兩岸政治僵局仍無法突破,終使經濟問題成為政治之角力場。尤其,在過去民進黨執政,主張「台灣主權獨立」的大陸政策,常常加劇了兩岸之間的不信任,致使兩岸全方位的經濟整合,是難以實現的。然而,現在馬新政府雖積極誠意改善兩岸關係,但在短時期內同樣仍難實現。因此,循序漸進的區域性整合,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先行步驟;這種情況,使金門在兩岸經貿交流中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之重要更具意義與提高。
金門在推動與加強兩岸交流的過程中,尤其是自民國九○年一月開始,兩岸當局實施金門│廈門「小三通」直航以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並對兩岸的和平發展做出重要的貢獻,但其未來發展的潛力仍很大。所以,金門如何在現階段的兩岸互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發揮自身在兩岸間所具有的獨特優勢,更好挖掘出其內在的潛力,使金門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發揮更大的功能和作用,不僅是金門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海峽兩岸交流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份。
貳、兩岸經濟整合的必要性
一、基於台灣經濟發展的需要
兩岸經貿交流從民國六○年代末開始恢復以來,已歷經三十餘年,這期間兩岸經貿交流無論從量上或質的方面來觀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兩岸經濟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矛盾運動,其運動過程是各種經濟變數交錯發生影響與作用的結果。近二十幾年來,海峽兩岸經貿關係迅速發展,為兩岸各自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其重要意義與日俱增。尤其台灣是以進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體,進出口貿易總額,每年均佔國內生產毛額相當的比例,近年來比例更是接近百分之百,所以,世界經濟情勢的變化,對台灣就顯得格外重要。面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剛執政的馬新政府必須要有因應措施,否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就會更加一點一滴的消失。尤其是,面對中國大陸經濟迅速發展的崛起,台灣更應該有積極的因應與作為,善用中國大陸的優勢條件,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助力。
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趨勢,特別是近幾年來更有快速的成長。首先,兩岸貿易總額大幅度增長,民國九三年首次總額突破五○○億美元,依據行政院陸委會預估為六一六點三九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三十三點一,其中大陸對台灣出口一六六點八億美元,大陸從台灣進口四四九點六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百分之五十二點一和百分之二十七點一,而兩岸貿易逆差更上達二八二點八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百分之十五點九,民國九四年,兩岸經貿總額更是突破七○○億美元{3}。
民國九二年,大陸取代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伙伴; 同樣的,台灣也是大陸最重要的資金、技術輸入者之一,兩者在經濟發展上共存共榮。雖然,大陸近年來陸續實施緊縮性宏觀調控措施,但是,大陸自身經濟及對外出口仍持續成長,延伸台灣相關產品需求情況下,民國九五年下半年,各單月台灣對大陸出口額仍均維持在五○至六○億美元之高峰水準。
其次,台商赴大陸投資,依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民國九二年,台商投資大陸金額達四五點九四億美元;民國九三年,核准投資件數為二○○四件,總金額六九點四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成長百之九和百分之五十一點五。顯示台商赴大陸投資,似乎隨著兩岸加入世貿組織有增溫的趨勢,因之,兩岸貿易隨著台商投資的增加而水漲船高。
兩岸經貿關係往來密切,所造成的結果便是兩岸經貿相互依存加深。首先,貿易依賴加深,兩岸貿易依賴度逐年提高,以香港海關轉口統計為例,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已從民國八六年的百分之零點二五,升高到民國九二年的百分之五點一四;而同時期大陸對台灣的依賴度也由百分之零點二七增加到百分之一點六四。如果依國貿局的統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依賴度到民國九三年預估增加到百分一八,而同時期大陸對台灣的依賴度為百分之七點三二(唯其後的正確數字沒有取得詳細資料)。
依行政院陸委會統計,民國九四年,台灣對香港貿易順差,是台灣全球貿易順差的百分之二百零一點三。從統計數字看,大陸市場已是支撐起台灣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若沒有對香港的巨額順差,台灣對外貿易顯然將呈現逆差,也將大幅影響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4}。
其次,產業互賴加深,民國八○年代中期以前,兩岸分工主要體現在轉移至大陸下游勞力密集型產業,同台灣內部傳統中上游產業的垂直分工關係;但民國八○年代中期以後,隨著資訊電子業及石化產業大量走往大陸投資,兩岸產業分工領域,迅速擴展至資本及技術密集型產業。
由台商赴大陸投資所主導的兩岸產業分工體系,已建立「台灣研發、大陸生產」或「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為主的體系,產業分工日趨深化、緊密,這種新型的產業分工關係,涉及的領域更為廣泛,分工方式也更為複雜,與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之互動非常密切,是全球產業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近幾年來,由於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部份台商利用在大陸設廠做為其調整空間,彼此視市場變化採取機動合作關係,使台商在產銷上做更有效率、更靈活之決策,此不僅促進兩岸在部份產業上的分工,亦加深了兩岸經貿關係的相互依賴{5}。
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後,短短的一、二十年內,已躋身世界最大經濟俱樂部成員,更有人預期,中國可能在二十年內取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經濟大國。中國大陸經濟的成長,在台灣經濟復甦之路,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台灣的經濟發展已無法抗拒大陸的廣大市場;而台灣的技術、資金與管理能力,亦是大陸邁向市場經濟的重要推手。海峽兩岸本來就有密切經貿關係,互補的經濟利益,又加上相同的血緣、語言、文化、風俗習慣,如果能夠進一步整合,不僅可以達到經濟整合的效益,同時,又可緩和兩岸政治關係,實際上,在擴大小三通及開放定點直航的狀況下,兩岸關係未來如能循序漸進逐漸改善,對於台灣及大陸經濟發展的助長必是不言可喻的,且必然是一種雙贏策略。
二、基於當前世界經濟與亞太地區經濟的整合趨勢
近幾年來,國際經濟區域化{6},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並正向縱深發展,地區之間經濟利益錯綜交織、相互影響,並形成福利共生、相互依存的局面。民國八○年代以後,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已成為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從統計數據顯示,民國九五年底,全球的自由貿易協定已超過三○○個;而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已經簽署自由貿易區者有:1、新加坡、紐西蘭,2、日本、新加坡,3、韓國、智利,4、中國大陸、香港,5、中國大陸、澳門。而最新的發展則是在民國九三年十一月,中國大陸在寮國永珍東南亞國協十個會員國簽署第一階段自由貿易協定,宣布將在公元二○一○年雙方組成自由貿易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東南亞自由貿易區並非東南亞區域經貿的最終形式,根據報導,到公元二○一五年,東南亞自由貿易區將發展為類似歐盟的東協經濟共同體,建構完成後的東協經濟共同體之經濟規模,將僅次於北美洲的自由貿易區。
但在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中,台灣近年來與世界各國洽商成立自由貿易區的成果卻相當有限,僅與巴拿馬於民國九二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且貿易額很小,對台灣經濟發展的助益效果不大;而台灣的主要貿易對手國或地區,主要的生產基地及主要的生產資源供應地區,如美國、日本、香港、中國大陸、韓國等則完全沒有進展。如果其他國家都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而台灣卻被排除在外,這將是對台灣的經濟發展產生相當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從已經形成的經濟板塊觀察,其內部資源、資金、人才、勞力、商品加速自由流動,而對外則多少具有排拒性。此一特點,將一面導致未來台灣的對外貿易,面臨更嚴峻的競爭形勢,擴展貿易將面臨更陷入「邊陲化」困境的危機。另一方面,此一情勢亦企求海峽兩岸加強經濟整合,撤除人為藩籬,積極進行產業分工合作,促使生產要素更為自由地流動,以提升各自經濟競爭力。兩岸區域經濟合作具有互補的需求,根據「比較成本說」,區域之間在生產成本相對低的地區,生產競爭力相對很強的產品,通過國際貿易與國際分工實行優勢互補。兩岸各具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在資源配置、產業分工、商品構成以及資訊交流等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都希望能以最大的限度發揮各自的比較利益,達成最有利的資源互補和最有效的產業分工,以創造出高度的國際競爭力,減少不必要的非良性競爭。
台灣面對大陸經濟的崛起,鄰近各國擴大與大陸合作,以及東南亞自由貿易區的形成,除加速產業轉型與升級,保持優勢外,應趁現在台灣產業還擁有優勢時,希望馬新政府儘速改善兩岸經貿關係,積極參與大陸快速成長,主動善加利用大陸豐富資源、勞力,整合大陸市場,將大陸納入台灣價值鏈中,這將是對台灣大大地有利之途。再者,在大陸成為「世界之廠」時,台灣成為其運籌中心,並藉其快速成長,壯大繁榮台灣經濟。然而,時間迫切,台灣優勢並不多,如果一再拖延,不僅影響台灣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恐將形成台灣產業空洞化與邊緣化之虞;如何將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並進一步的合作,實是馬新政府對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議題。
參、過去兩岸制度性經濟整合的困境
從過去民進黨政府及目前兩岸政治關係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大中華經濟圈」,還是停留在構想的階段,距離區域經濟整合組織的目標,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畢竟,此一構想中的成員,仍存在著國家分治的事實,以及海外華人國家的認同,涉及敏感政治因素等諸多棘手問題,亟待解決。在互賴關係之下,兩岸之間利益糾葛與涉及國家安全範圍的擴大與加深,將為複雜的兩岸互動找到合作的切入點,因為絕對利益的考量與互賴關係的發展,將會使兩岸逐漸趨向合作,並建立體制來促進雙方互信與更合作。儘管跨區域合作並不是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絕對充分條件,但卻是一項必要條件。
根據經濟學者Keohane與Nye的歸納,各個經濟體在下列兩項客觀條件下,更有利於整合的進行:其一、國家社會菁英的主要價值觀相近,並且參與國政府間能相互有效地調適,回應它國的需求。二、參與國家是否具備調整本國政策與制度的能力,以因應整合所帶來的各種壓力,並回應整合體的需求。換言之,參與整合國家調整本國政策與制度的能力,是區域整合能否依協商計畫如期達成的重要因素{7}。
到目前為止,在現實上,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方式,一直都是受制於兩岸的政治關係。當前,制約兩岸經濟制度性合作的關鍵性因素,是兩岸政治關係的僵持,無法進行較高層次的協商與合作,在兩岸政府當局缺乏基本的政治共識與互信,經濟問題被高度政治化的狀況下,使WTO體制下的經濟整合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過去民進黨政府一方面擔心兩岸過於緊密的交流和推動經貿關係,會危及國家安全;另一方面積極加入WTO這類組織,是要拓展國際政治空間,把兩岸關係問題形成國際化。於是在兩岸缺乏共識與互信的情況下,後者自然是大陸方面至為關注和耽心的問題。所以,經濟問題自然就被兩岸當局泛政治化,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和全面的制度性經濟整合,在過去的民進黨執政雖然有其經濟方面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但卻因為兩岸政府沒有起碼的政治互信基礎,即便有許多學者專家提出通過民間對民間的方式,也都不能實現。因此,就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實現而言,關鍵仍在政府當局要說服兩岸放棄「冷戰」思維,讓兩岸經濟議題回歸其本來的「低級政治」領域,充分利用WTO等國際經貿平台作為推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中的作用。
尤其,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相互依賴的機會與程度日增,特別是在經貿議題方面尤為明顯與重要;且區域經濟整合趨勢的加劇,加速了區域內經濟合作的作用。亞洲國家亦在謀求與區域外的國家發展經濟合作,以促成更大範圍的緊密經貿關係結合。台灣為一小型且向外導向的經濟體,在現階段經濟整合的潮流中,如果無法尋求積極參與,其將來發展,必定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8}。因此,在當前兩岸經濟合作方式創新的空間,仍受到當前兩岸關係的擠壓和約束的僵持下,希望馬新政府務須尋求突破,這不僅有益於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更有益於兩岸在全球化時代中成功地追求安全與發展。
肆、現階段金門在兩岸經濟整合中的優勢與潛力
金門是由諸列島所形成,地處海上,緊鄰廈門、漳州和泉州,是台灣地區最靠近大陸東南沿海一片島嶼。歷史上金門由四個主要島嶼所組成,即金門島(史稱浯洲,俗稱大金門),烈嶼(俗稱小金門)、大嶝和小嶝,這四個島嶼總面積共一七五平方公里。明、清兩代以前,金門一直隸屬於同安縣管轄,民國二年曾劃歸思明縣,民國三年始單獨設立一縣之治。抗日戰爭期間,金門被日軍佔領,未淪陷的大、小嶝島劃歸南安縣兼管。民國三八年以後,大、小嶝島歸屬同安縣,大、小金門及周圍小島由國民政府治理,組成金門縣。由於金門與大陸距離甚近,因此,歷史上其移民人口主要來自大陸東南沿海,尤其是閩南地區,所以,兩地關係特別密切。
近半世紀的時間,金門由於兩岸軍事對峙,被視為前線,一切以軍事為優先,民生經濟之發展相對被忽略,使金門淪為一種被支配的工具性之邊陲角色,不均衡的地方發展情況,是在威權體制模式下,一個國家層次的調節和制度作用後的結果。雖然,自民國八一年,戰地政務解除後,金門地區得以正常發展,但由於缺乏整體規劃,使得金門地區經濟並沒有如同預期之成長。以民國八二年開放金門觀光為例,政策用意固然是期望以觀光業為帶頭產業,透過產業上下游關聯的乘數效果,帶動地方發展,但由於硬體設備不足及其他配套措施缺乏,使得金門觀光業之發展如曇花一現,終歸趨於平淡。同時近年來,由於金門駐軍大幅縮減,對過去依賴以軍隊為消費主體的地區經濟,更受到相當程度之影響。
與台灣地區各縣市相比較,金門地區的經濟發展,最大的優勢在於「兩岸」,金門最大的不確定性也在於「兩岸」。做好兩岸文章,金門的經濟發展將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題材;做不好兩岸文章,金門不僅會失去得天獨厚的優勢,而且將受制於特殊的政治地理環境。在此種特殊的情況下,金門經濟發展的突圍,最需要的是明確的定位與方向。兩岸政治分歧的最終解決,仍需要長期的歷史過程,但兩岸當局皆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因此,雖然兩岸全方位的經濟發展與政治整合,不可能在短期內實現,但從最近的「蕭胡會」、「吳胡會」、「江胡會」之狀況來看,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也將有越來越低之趨勢。金門介於兩岸之間,金門地區的居民比台灣居民更了解大陸,也比大陸更了解台灣;因此,由於今(97)年六月十九日擴大「小三通」,金門更是兩岸往來無可取代的堅固橋樑,也可說是做為兩岸和平溝通的使者。
金門在兩岸的交流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歷史和現實的聯繫,這是兩岸其他地區無法取代的事實。尤其,自民國九○年一月,金門與廈門之間海上民間直接通航(小三通)以來,台灣與大陸地區的人員往來,文化和經貿交流更加頻繁,兩岸之間的相互聯繫、溝通、合作更加密切。金、廈直航的雙方互動模式與航班往返、通關、檢疫等經驗,對現在兩岸局部或未來全面通航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在一定程度上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早日實現,奠定了客觀的良好基礎,可以說這是兩岸合則兩利的最佳最佳示範。
金、廈水域,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對兩岸關係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新世紀兩岸經濟整合中,它將可發揮更大的潛力與作用。所以,筆者認為:對我們台灣來說,小國大經濟,需要有全球性的眼光; 兩岸的經濟整合,不僅是大勢所趨,且符合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如果兩岸政府都有誠意追求和平與發展,在考量當前的現實政治條件中,兩岸關係要取得突破,「緩衝地帶」或「中立地區」的建立,是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選擇,造就兩岸經貿整合的特殊環境與兩岸經濟政策的實驗場所,以作為未來兩岸經濟全面整合的發展方向。
現階段,金門應善用在兩岸關係中所處的特殊歷史背景與地理位置,定位自身的發展方向和無法取代的戰略價值,取得馬新政府的政策支持,以獲得來自外部的發展動能。因之,金門要在兩岸經濟整合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除了必須要來自馬新政府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外,同時,更需要北京當局更加務實的兩岸經貿政策的密切配合。
伍、我們應有的作為
一、從局部到整體
隨著區域經濟合作形成趨勢,洽簽自由貿易區協定,避免台灣邊緣化,將是我們未來經貿工作重點。但從兩岸目前的政治互動形勢來看,在短時間內,兩岸要洽談建立全方位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全面性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仍然很低;因此,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應該是可以優先考慮的先行步驟。所以,在目前兩岸政治仍僵持與經貿互賴的大格局中,應以金、廈兩地經濟合作發展提供歷史性的機遇,建立金、廈兩地跨關境自由經濟區,具有一定實現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使金、廈兩地經濟不僅有著進一步合作的基礎,而且面臨著率先邁向整合的發展契機。當前,我們認為金門是可以在兩岸間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可以說,現階段金門是可以扮演新時代裡面新的據點,相信有關單位只要觀念轉變過來,在短時期內,這個新的據點,很快就可以有劃時代的變化與作為。
我們兩論述,在當前兩岸政治關係的狀態下,兩岸在次區域一級的接壤地區之間求同存異,先行一步,建立可對接的單邊自由經濟區,或共建金、廈兩地跨關境自由經濟區,實現這一小範圍的低協調水準之經濟整合模式,有其一定的實現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也符合從局部到整體,有利於以漸進方式,推進更高層次的整合及自由化{9}。以目前局部定點直航及開放大陸人民來台觀光的情形觀察,現在,兩岸正邁向漸進的交流與合作中獲益的增進,吾人相信將會有助於兩岸政治互信與共識的建立和累積,必為兩岸合面制度性整合構築必要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基礎。所以,金門–廈門是可以形成兩岸交流與合作的一個重要的連接點,乃至未來兩岸全面整合的一個先行試驗區。
二、作為研擬
基本上,依前所述,我們認為兩岸區域及次區域的經濟整合,乃為一長期演進式的合作與協商過程。區域貿易協定的建構,畢竟是兩岸經濟合作過程中相對較高級層次的發展階段,其形成過程並非一蹴可幾,乃需要歷經一定的磨合過程。因此,金、廈兩地經濟合作到金、廈兩地經濟整合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經濟區域化過程,仍然需要事先做好詳細規劃,才能獲得良好的預期效果;原因在於區域規劃和區域合作的公共性、跨區域性,以及對經濟社會影響的長期性。所以,金、廈兩地區域合作與發展協調機制的規劃設計,筆者研擬似宜確立下列四個作為。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