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以金門觀點體認多元文化教育

發布日期:
作者: 林子筠。
點閱率:864
字型大小:

多元文化教育在歐美地區發展的時間已逾四十多年。一九六○年代,美國各地掀起了一股「民族振興運動(Ethnic Revivalization Movement)」及「民權運動(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訴求反抗優勢團體的宰制、主流文化的霸權,要求正視多元文化的實際,以解決少數民族文化潰散、制度壓迫及機會不均等之問題。
其後至一九八○年代,多元文化教育黑白種族衝突主題,延伸對所有弱勢團體的關懷。至二十世紀後半葉,全球普遍出現的社會現象漸由一元走向多元的文化型態,少數族群或弱勢團體也發出需要被重視與尊重的聲音,這表示現在西方出現另一股後現代主義的思潮,隨著這一股風潮,台灣社會也開始提倡多元文化的重要(謝幸芳,2001)。
金門的教育工作者,也該更進一步的體認這國際議題,透由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蒞金進行的這場學術演講,讓「多元文化」論述更佳具體與貼近我們的生活脈絡,也基於這個主題,讓我以金門人的立場去思索,探究「多元文化」課題。
多元文化的理念是以批判與反省為核心,而非僅指文化多樣性的並存。人類的文化起源自始就非單一,而是有多種源流與展現方式;但是過去強調定於一尊,壓抑了多元異質的聲音。多元文化也源自每個社會內部不同位置群體間的差異,不同性別、階級、種族、年齡等群體,都各自有其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主流文化的差異關係。再者,隨著人員、事物、資訊等的跨國全球流動日益增加,我們處於文化多元性更加混雜的時代。不過,在思考多元文化論時,不能僅是主張尊重差異,還要觀察這些不同差異之間不均等的權力關係,因此,多元文化論在當前脈絡下被提出探討,就不是單純恢復與承認多元文化的並存,而是批判過往單一文化的優勢霸權。
下列是三個多元文化論的基本批判視野,說明如下:(一)首先是「差異」:當前我們必須面對文化差異的塑造過程與方式,這些文化差異並非某種恆久本質的展現,而是特定歷史過程的動態結果。(二)其次是「衝突」:這些歷史和社會塑造出來的差異,並非相安無事,反而匯聚了各種衝突與矛盾,如美國的黑人與白人,過去因為種族隔離政策的包袱,至今仍有衝突存在,而多元文化的發省,便是希望能彌平這道歷史的傷痕,希望透過積極的公共政策,如提昇黑人的教育機會與工作權,讓種族間不再因為膚色而遭受不公平的對待,爭取所謂的真平等(Equity)。(三)再者是「共存」:多元文化的最後階段,應當是所有文化的和諧共存。美國過去被稱為民族的大熔爐,是因為當初所有移民至美洲大陸的外來者,被迫接受美國白人的價值觀,有五項要點:1.Erase Differences:這些移民者必須擦掉自己的不同。2.Adopt 『American Values』:接受美國主流的價值。3.Differences viewed as inferior:外來移民的差異被視為劣等。4.Goal –homogeneity:達到同質性的目標。5.Assimilation:同化。
當然,這並不是多元文化所提及的共存,以往美國的文化政策是融合,將美國文化視為「大熔爐」(melting pot),但熔爐的「材料」以白人為主,南方盛行的還是種族隔離制度。一九六○年代黑人民權運動後,種族隔離制度取消,黑白問題趨向緩和。七○年代亞裔及西裔等各族裔趁美國移民政策改變而大量進入,形成族群愈來愈多元的「拼盤」(combination)現象。八○年代政府為保障少數族裔及婦女的權益,實施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 Act),並在司法上極力消弭種族歧視、種族主義及仇恨犯罪,以及創造少數族裔的公平就學、就業機會。
故而,過去的美國,或是反觀我國歷代的文獻史實,通常都是由具優勢地位的族群,透過種種的手段支配弱勢族群,乃至於引發種族衝突與仇恨報復,這些日益升高的種族衝突與報復行動,深刻影響當今社會群體的互動經驗。以前邊緣的小眾是弱勢、被壓榨、欺負、輕視、接受不公平的對待,像美國婦女的就業機會不平等、黑人工作權與生活品質的低劣,乃至美國華人移民被稱為「香蕉」,外黃內白,雖是華人,卻已經被美國人的生活習慣與價值所同化,喪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涵養與認同,時至今日,因多元文化觀點的提倡,不論何種民族、種族、宗教、性別、社會階級、身心障礙的狀況,皆應被大眾所接受,所以美國不再是一個「民族的大熔爐」,而應是一盤多采多姿的「Salad」,每個生活在美國國土上的移民,都應保有自己的民族價值,並獲予尊重。
金門這片小小的土地上,從教育面來看,外國英語師資深入校園;社會面部分,也有越來越多的外籍配偶,所以班上的孩子,有的媽媽是大陸新娘,有些則是來自越南、印尼等地的外籍人士,這些都是多元文化實際展現於金門的具體概況。
故而,世界各國也都應當如此,誠心接受來自不同世界的多元差異,接受多元價值的建立。因此,多元文化的導向是一種「實踐文化」,也就是日常生活的實踐,金門也應跟上世界的腳步,拓展自己當地的多元文化,保留固有傳統菁華,推展當地特有歷史,是每個金門子弟應當肩負起的使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