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激情後的金門縣選舉觀察
壹、前言
金門縣第二次舉行的「三合一」選舉,在經過旗海飄揚暨文宣、造勢活動等廝殺激情纏鬥之後,終於塵埃落定,選舉結果真是應了俗諺「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殘酷又現實的循環鐵律中。
觀察本次選舉,雖不改如前次候選人競爭之激烈,老幹新枝,互擁山頭,各顯其道,明裡暗裡,波濤洶湧,煞是熱鬧。我們也發現並觀察到諸多與前次不同的選舉現象,本次「三合一」選舉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中,金門縣選民在民主的教育與素養的考驗中無疑又往前邁進了一大步。
貳、百里侯競逐、空前激烈
第五屆縣長寶座競奪中,參選人數竟高達七位之多,盛況空前,有別於往年,最具看頭,或稱一級戰區。
首先,黨內提名險勝過關
經過金門縣黨部黨內一番角逐初選而獲得提名的候選人,僥倖贏得百里侯寶座,國民黨提名的縣長候選人終於從新黨手中奪回已失去8年的政權,這可是很光榮的事。金門一向為國民黨的死忠地盤,尤其是第十二任總統選舉超高的投票率,曾使國人眼睛為之一亮,在縣長選舉期間馬主席二次親臨造勢拉票又打電話,國民黨終於獲得勝利,金門縣黨部自是輔選有功。
吾人觀察選前有意問鼎本屆縣長者皆具國民黨背景,無不想貢獻才能,服務桑梓,實現報國的志趣與理想。然黨內初選制度雖已明定,終究難敵醜陋人性,各懷鬼胎,暗渡陳倉,制度制約不了人性,導致違紀參選,而動輒開除黨籍,搞得地方黨部與參選人兩敗俱傷,丟失自家顏面。有智者咸知熟悉地方選舉事務若開放縣長選舉,讓有意參選的泛藍同志公平競爭,亦不至如斯慘狀。
其二,特有的地方「宗族情節」並未消失
尤其四、五十歲以上中年人只考慮宗族情面,不論候選人形象好壞依然佔有極高的比率。如陳姓、李姓兩大宗族的對壘,從各村里姓氏及選舉票匭得票數中分析得知,宗族情節或因素,和選舉地盤的關係並未鬆動,依然呈現顯著相關。和解共生,人才共治僅是選舉口號。
其三,幽靈人口,候選人的痛
幽靈人口絕非本屆才有的現象,但和選舉扯上邊,再透過檢調警及戶政機關就成為涉有違反戶籍管理法規之嫌,也真是無辜。金門因試辦小三通,造成所謂的高達三千人左右的「幽靈人口」,若說足以禍害金門民主選舉的發展,也是未必,因為至目前並未有學術上的研究發現與數據,尚有待觀察。
而愈近投票日台金航線返鄉旅客暨台商動輒四千人數,也算是選舉的奇觀之一。但選舉花招人人會,只是巧妙不同而已,這也更凸顯「幽靈人口」真是個問題。若未有一套合法的解決之道,終究是候選人永遠的痛。
其四,文宣攻訐,恐嚇暴力加衝突
選舉莫不靠文宣,藉文宣以廣傳參選人的政見與形象,乃競選手法之一,但本屆縣長選舉竟出現坊間耳語、小道消息,甚而互相攻訐,互揭瘡疤,令對手忍無可忍,甚而竟暴力攻擊對方,傷及無辜,藉以抹黑造勢,花招層出不窮;或趁深夜開車衝撞他人競選總部,藉以表達一己之私;再則黨部主委曾遭不知名人士電話恐嚇,這又是金門選舉以來的新鮮事,這些亂象則是前次選舉所沒有的,令有識之士更憂戚亦考驗著金門未來選舉的成敗,足以促使當局者審慎檢討研究之。
其五,濫開選舉支票,政見有賴考驗
每當選舉候選人濫開支票,無非就是為了勝選目的。問題是支票滿天飛,短短四年又如何兌現完成艱鉅又充滿政治性政見的支票?
金門人所熟知的「選舉浮橋」真的又浮出來了,每當選舉金門人一再受騙,騙得也習慣了。馬英九輔選說:興建金烈大橋已講了十幾年,有人說是一條「選舉浮橋」,選舉時就浮出來,選完後繼續沉下去,但「保證這次不會這樣了」。真的不會這樣嗎?金門選民心知肚明,建橋一事中央從未編入預算書當中,還不如靠金門縣政府逐年編列預算,總有一天自己建造出來。政客的嘴,聽聽就好,因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金門選民顯然已覺醒了。所以「不投票」也是選舉方式之一的選民逐漸增多,「堵爛票」也不少。
其六,投票率逐次下降是民主的隱憂
本次「三合一」選舉,儘管參選人數大爆炸,競爭也白熱化。選民數增加逾二萬人,不得不將投票時間延長一小時,但選民卻不願意履行神聖的一票,去享受權利選賢與能,參與公共事務。
首次「三合一」選舉縣長部分選民數雖增加,但總投票率為62.78%,本次則降為53.80%,這是一個對民主政治的警訊,也令人憂心民主政治的前途。具有投票資格選民逐年增加,投票率卻不增反減,是交通問題?或是選民熱情不再?抑或是賄選就不選的消極抗議?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值得有關單位苦思,並尋求解決之道。
其七、選情空前激烈,延燒兩岸三地
隨著「三合一」選舉,選情愈燒愈旺,其中兩陣營相纏不休外,戰場擴及媒體,延燒至兩岸三地,大肆宣傳搶奪可能的游離票源,這也是前次所沒有的現象,不但島內戰火煙硝瀰漫,還延燒到兩岸三地。
參、縣議員選舉「賄聲賄影」再度博全國版面
其一、選區劃分改變,「賄聲賄影」傳聞不斷
本屆縣議員選區劃分由爭議不斷的大、小選區改為東、西半島選區,算是新的規劃。為了杜絕敗壞的選風選舉委員會將本屆議員選區劃化分為東、西半島選區,也就是所謂第一選區、第二選區。其目的無非是欲遏止不良選風,但面對新的選區規劃中的第一選區十七人搶十二席,第二選區十三人爭奪七席,競爭不可不謂激烈,顯然不因選區重新劃分而有所收斂。可見無論哪種選區劃分對金門縣議員選舉而言,只是一場無謂的糾葛。笨蛋,問題在賄選。
其二、選風敗壞,非一日之寒
隨著候選人競選期間拜票、拉票活動的考驗,再且從新聞媒體及金門地檢署火速起訴某候選人及收押數人的報導,可證坊間買票依然猖獗,日前曾傳出每票五千元、八千元,甚至於一萬元,某樁腳因為涉嫌為某議員配合某鎮長買票而被收押。參選激烈的縣議員選舉,所謂「買票並不一定選上,但不買票一定選不上」的傳聞事實久矣。檢察總長、法務部部長先後來金關心賄選情況,然賄選已然成風,看你當局奈我何?而被恥笑為「賄選島」,又豈蒙羞二字可形容耳!人性之貪、之婪於斯最劇。
肆、鄉鎮長選舉暗潮洶湧、互爭頭角
第十屆鄉鎮長選舉全縣五鄉鎮長候選人,以第一大鎮金城鎮高達六位參選者,選情和縣長同屬第一戰區,選民數暴增,亦有高達二萬四千多位選民數,平均得票要達四千票以上才有當選希望。因而賣地賄選傳聞不斷,只是抓不到,原來有心角逐者於二三個月前或半年前早已佈置妥當,令其他參選者忿忿不平,難以嚥下。
其它鄉鎮亦傳聞一票二千元,或送禮品超過三十塊而遭約談,或動員學生,本屆鄉鎮長選舉亦難脫離「賄聲賄影」之嫌。
從未有大規模造勢活動的鄉鎮長選舉,因為選情告急,今年也出現造勢晚會藉以拉抬選情,也顯見鄉鎮長選舉已告邁入「戰國時代」。
伍、結語
選舉是邁向民主的途徑之一,也是民主政治運作的方式,選舉在民主政治的運作中,可說是最核心的部分,而「選賢與能」是選舉最基本的目的。如今觀察今年「三合一」的選舉,所呈現的選舉文化、更比往年熱鬧有餘,而賄選嚴重,攻訐本質未變,甚至恐嚇有之、暴力相向、黑道幢幢,顯然已經脫離選舉的正軌,金門又再榮登「賄選島」之醜名,鄉親何其辜?
近來社會結構急遽變化,人際關係錯綜複雜,加上原有的宗族情結與因素,金門未來的選舉路途正備受考驗。在邁向民主政治的大道,肯定充滿艱辛與挑戰,是福?抑是禍?金門未來到底要淪落到何種地步?全縣鄉親都得為自己的抉擇負責與承受。
選舉激情已過,接下來有賴鄉親們共同的打拚。願天佑金門!